首页 >  找素材 >  
氢弹之父泰勒:10个新见解中有9个半是错的

加入素材篮X

X 你的素材篮已满!去腾个位置

收藏到我的素材库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我的分类

备注功能,方便后期作文素材的灵活使用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确认收藏

收藏成功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氢弹之父泰勒:10个新见解中有9个半是错的

4799   

1602   

2418

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念了两年半,获得了博士学位。尔后,又留校教了一年书。杨振宁在芝大的力学老师是当时年龄还不到四十的泰勒教授,那位泰勒后来被誉为氢弹之父。杨振宁记得,泰勒有一种非常反传统的性格。有时候,他会在走廊上拉住你,兴致勃勃地谈他刚萌生的一个新见解。而此后不久,他又毫无惧色地纠正了自己。也许,在泰勒的10个新见解中,有9个半是错误的。但这对杨振宁一生的科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因为,科学研究,发现、揭示真理,这确实需要一种异乎寻常的率真和勇气,而在这份勇气中,自然也包括了敢于认识和纠正自己错误的自信和大胆。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2418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辛弃疾:欣然接受岳珂的意见,很少再用典故

    4511   1502   2261

    公元1204年3月,辛弃疾到镇江去做知府。他登临京口北固时,触景生情,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完之后,立刻被当时文人奉为神作。同年辛弃疾邀请友人吃饭,席间歌女就弹唱了这首词,大家无不拍手称赞,认为完美无缺。辛弃疾却站起来说:“只要是作品就有缺陷,我希望大家给我的作品挑一挑毛病。”但是大家都不说。辛弃疾说:“如果谁给我挑毛病,我就敬酒三杯,赠给他100两纹银。”这时候,岳飞的孙子岳珂站了起来,说:“那我就斗胆提一个小意见,我认为词中用的典故太多,知道的人还好,不知道者对这首词理解起来很吃力。”辛弃疾一想真是,这首词里“不尽长江滚滚来”,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生子当如孙仲谋”来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有一次曹操与孙权对垒,见吴军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凜凜,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表儿子若豚犬耳!”辛弃疾欣然接受,然后兑现承诺。从此,辛弃疾就很少再用典故了,词读起来通俗易懂,更加绝妙。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为何不怕出错?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4246   1406   2119

    一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还是很积极。孩子的父母问她为什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学习过程中总有出错的时候,但只要以虚心的态度来面对,不断改正,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只有“不怕出错”,才能真正地掌握正确的知识。我们的成绩为何不佳?就因为在课堂上错得太少了,在考场上错得就多了。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郎咸平:母亲对儿子有着“莫名其妙的信心”

    5296   1769   2654

    大学毕业后,郎咸平顺利地考上了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那是台湾最好的经济学家摇篮,台湾财经界人物大部分来自那里。直到那时候,我爸爸在这个时候才知道我以前是放牛班出生的。“我这个爸爸的反应也稍微慢了一点,10年以后才搞清楚儿子初中在干什么。”郎咸平说。研究所第二年,郎咸平的同学郑家钟在《工商时报》做记者,他把郎咸平也介绍到了报社当金融记者。“当记者是对我的一个很好的锻炼。那么年轻的记者,才23岁。”他前前后后做了两年记者。之后,郎咸平开始考虑跳槽转业,但是台湾职场似乎跟他较上了劲,他始终一无所获。“无奈之下,我只有考虑出国留学了。”他说。他申请了7所美国大学,只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作了回应,而且没有奖学金。年轻的郎咸平也慌了神:“看来老师说得没错,我是没有什么前途了。”这所惟一接受郎咸平的学校,竟然是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学校。“不知道是多烂的学校!真的,不是说笑,我到了沃顿才知道这所学校原来大名鼎鼎。”去是不去?还有两万美金的学费。此次郎咸平最终成行,完全是母亲的决定。“我的母亲对儿子的能力有着‘莫名其妙的信心’。当时我们家有两幢房子,其中一幢我妈妈把它卖了两万美金,准备给我出国交学费用。”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王亮:勤学苦练,“三个博士都不换”的电工

    5326   1767   2668

    18年前,王亮因3分之差而高考落榜,但他落榜不失志,而是抱定“没考上大学,并不等于学不到大学里的知识。将来即使成不了电程师,也要做一名有出息的电工”这样的信念,插班进入职高二级就读,在职高上学期间就钻研起大学电气专业的书籍,在如饥似渴学习技术的过程中,重新扬起了理想的风帆,重塑了自我,成长为大连某重工起重集团一名出色的电气安装调试工人。他“先后与许多国家的专家同场合作,同台竞技,解决了无数棘手的技术难题,令傲气十足的老外也为之折服,为企业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500多万元。有外国公司曾开价20万元高薪挖他但没有挖走”。该集团董事长对他赞不绝口,说他是“三个博士都不换”。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李立三: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地坦诚自己的错误

    4205   1404   2115

    李立三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只是在主持中央工作时犯了个大错误。此后,他内心负疚不已,一直检讨了三十多年。20世纪30年代初,李立三来到莫斯科,共产国际的执委们听完他的检讨后,纷纷评价这个共产党员“没有两面派的手段”。后来他被安排到苏联的军事学院当副教授,以化名身份向中国学员讲党史。事后他问大家哪堂课讲得好,学员们一致回答:‘立三路线’讲得最好,批判得最透彻!”1946年,李立三回到东北,化名李敏然为一些单位讲党史。他主动选择“立三路线”。讲完后,场上一片赞扬声。课后有人提问:“你怎么知道当时错误人的心理?”李立三的回答令全场十分惊讶:“我就是李立三。”经过短暂的沉寂后,会场上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就是李立三。”这句话何其简单,但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地说出来,又需要何等的勇气。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想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世人,没有谁愿意揭开自己身上的疮疤,说这疮疤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由于自己的过失所造成。但李立三这么做了,大大方方地承认:我就是“立三路线”的发起人和执行者,你们要从我身上吸取教训。
    加入素材篮 收藏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