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找素材 >  
李相:向小吏虚心请教,称小吏为“一字师”

加入素材篮X

X 你的素材篮已满!去腾个位置

收藏到我的素材库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我的分类

备注功能,方便后期作文素材的灵活使用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确认收藏

收藏成功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李相:向小吏虚心请教,称小吏为“一字师”

4096   

1360   

2042

唐代的李相有一次读《春秋》,中间念错了一个字,站在旁边的小吏皱了一下眉头,李相看到了就问他,小吏委婉地回答:“我的老师教我读这本书时,我读错了一个字,今天听您一念我就明白怎么读了。”李相听出了话外音,就说:“不对。我没有受到老师的指点,如果错了定是我不是你。”说完,他就向小吏虚心请教,那个小吏就被李相称为“一字师”。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2042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董云:70岁拜王阳明为师,成为老而好学佳话

    4304   1431   2140

    立志求学不分先后。董云70岁拜师求学,一直被传为“老而好学”的佳话。董云是明朝嘉靖年间太湖流域的一个著名的学者、诗人。此人喜爱文学,求知若渴,学有所成,颇有些名气。他68岁时到浙江会稽山游历,听说王阳明正好在深山里讲学,他赶去听了几次,越听越觉得王阳明知识渊博,越感到自己知识浅陋。于是,他决定拜王阳明为师。但是当时只有53岁的王阳明推辞再三,执意不肯收长者为徒。不少朋友都劝他:“你已经这么大年纪,又很有名气,何必还要那么用功呢?”董云说:“我的年纪虽老,但过去的60年学得太少了,今天有幸遇见好老师,一定要从头学起。”董云说到做到。两年后,也就是在他70岁那年,他特意在除夕的晚上,冒着雪,赶到会稽山,向王阳明行了拜师之礼。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叶天士:虚怀若谷,谦虚学习,改名换姓求学

    3989   1317   1985

    清代医学家叶天士,一听到某某医生有专长,不论对方医术是否高过自己,都想拜入门下学习,学成后才心满意足。一次,叶天士听说山东有位刘姓医生擅长针灸之术,便萌生拜师之心,可苦于无人引荐。一天,那位医生的外甥赵某找叶天士看病,叶天士几帖药下去就把他的病治好了。赵某高兴之下就答应让叶天士改名换姓去拜他的舅舅刘医生为师。在与刘医生学医的过程中,一次叶天士治好了刘医生不能治的病,刘医生详细询问后才知道是名医叶天士,感动之余,刘医生就把自己的针灸之术倾囊相授。叶天士改名换姓求学的事,也被传为一段佳话。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李嘉诚:为学习塑胶花制作,到意大利当间谍

    7713   2572   3862

    1957年春天,李嘉诚为了了解塑胶花产品的生产工艺,登上了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他在一间小旅店刚安下身来,就迫不及待地去寻访在世界上开风气之先的塑胶公司。经过两天的奔波,风尘仆仆的李嘉诚来到了该公司的门口,但他却停了下来。他知道任何一个厂家对于新产品的技术都是严格保密的,虽然可以购买技术专利,但这样做,一来厂家一般不轻易出售专利,二来昂贵的专利费也不是刚刚起步的长江厂所能负担得起的。情急之下,李嘉诚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的告示,于是,他便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李嘉诚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清除废品废料,他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却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收工后,李嘉诚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整个生产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知道。有一天,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了塑料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几个月后,李嘉诚满载而归。随即到达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临行前,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好多家花店,了解销售情况。他发现绣球花最畅销,立即买下许多好的绣球花做样品。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辛弃疾:欣然接受岳珂的意见,很少再用典故

    4393   1463   2202

    公元1204年3月,辛弃疾到镇江去做知府。他登临京口北固时,触景生情,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完之后,立刻被当时文人奉为神作。同年辛弃疾邀请友人吃饭,席间歌女就弹唱了这首词,大家无不拍手称赞,认为完美无缺。辛弃疾却站起来说:“只要是作品就有缺陷,我希望大家给我的作品挑一挑毛病。”但是大家都不说。辛弃疾说:“如果谁给我挑毛病,我就敬酒三杯,赠给他100两纹银。”这时候,岳飞的孙子岳珂站了起来,说:“那我就斗胆提一个小意见,我认为词中用的典故太多,知道的人还好,不知道者对这首词理解起来很吃力。”辛弃疾一想真是,这首词里“不尽长江滚滚来”,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生子当如孙仲谋”来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有一次曹操与孙权对垒,见吴军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凜凜,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表儿子若豚犬耳!”辛弃疾欣然接受,然后兑现承诺。从此,辛弃疾就很少再用典故了,词读起来通俗易懂,更加绝妙。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为何不怕出错?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4147   1373   2069

    一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还是很积极。孩子的父母问她为什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学习过程中总有出错的时候,但只要以虚心的态度来面对,不断改正,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只有“不怕出错”,才能真正地掌握正确的知识。我们的成绩为何不佳?就因为在课堂上错得太少了,在考场上错得就多了。
    加入素材篮 收藏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