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67 0
KENXIAOPANG 初三 2017-10-12 09:07:45
彭 老师点评: 作者记叙了生活中的一些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叙述是详尽的,对于女主人公的姿态和外貌都有描写,男女主人公的生活日常也是有展开。中心材料也是比较符合题意的,也比较重视环境描写和一些细节进行侧面衬托,这说明作者是有一些技巧积累的。但是,文章的详略安排有些失当,本文想写的是“路口”,在那个路口发生的事情对自己的触动,但作者把这具体的触动简单化了,而将男女主人公的生活场景过多的去描述,结构上安排有些混乱。
24251 0
jyy2022 初二 2017-10-11 22:22:06
高 老师点评: 第二段:没有美感,而且不明意义。既然不知来源,又何以温暖你的心?第三段:对一楼不熟悉这个事情,不需要猜测吧,故作繁复,这句话累赘了。第四段:这个想法是从何而来?无头无尾的,有些突兀。第五段:“又是有风又是出晴”有语病。“势必”用词不当。第八段:你怎么知道衣服掉落的准确时间点?第十二段:“极不信任”不合情境。有几个问题:衣服飞跑事件,你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写的还是听完母亲叙述写的?这种真实事件不能用小说的方法写(自己是上帝视角),你既然看见了,为什么不去提醒妈妈衣服掉了?你如果是听妈妈讲这件事才得知的,那些细节描写就铁定是你的脑补了,极其不自然。另外,文中提到通过这件事,你改变了对这家人家的认识。那么势必会有一个对比,比如你一开始觉得他冷漠,后来发现他热心善良。但是文中没有体现,只有一开始你对他不太了解,后来了解了。这是认识的过程,不是改变的认识。其次,102住户怎么知道这件衣服就是你家的?精准查找?情节有点不自然不真实!一个小小的事件不够情真,材料还需再修改。
24512 0
huyuxin2018 高三 2017-10-08 20:03:17
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本文最大的亮点是结构的设计,两个单独句子分段,层次有种“跳出来”自己呈现的清晰感,最后的综合议论,开头结尾的回扣。显示出行文思路和结构方面你的功底。然而结构的优势只会影响你的分等(上中下),而文章的思考的深度和相应的内容才是入类(一到五类)的凭据。文章开篇不满足于物只是简单的功名利禄,而更深一步,说出了人们执着僵化的理念也算是“物”的范畴,虽然表达上明确度差一些,不过还是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思考。然而,之后提出的观点就有些简单:我们不应该“役于物”,你看历史上A就不役于物,B也不役于物......何况这A和B都是老套的人物。更何况,其中还出了个α,王安石的例子虽然跟你想论证的观点相关,但是还是出现了偏离,详情参见批注4。结尾部分的论述说出了一个不错的观点,不过把观点摆放上去不等于自动完成了对观点的证明。详情参见批注7中我问的两个问题。作文学习和训练中还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思想品质和思考深度的提升上,重视内容而非形式。
24283 0
huyuxin2018 高三 2017-10-08 17:41:49
教主大人 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能够抓住材料的本身,看到关键的一点——教育方式不同,但是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你的文章中一个观点说得非常好:前三者教育是基础,奠定了人“真善美”的性格基础,以更好的在复杂的社会中不忘初心,坚持自我;而后者则是延续,是补充与升华,从不同方向打磨历练人,以塑造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即自在无碍而富有定力的强者。我们之所以看到社会的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是因为社会本身如此,因此才需要前三者的教育。另外,社会是多元化的,有很多现象只是局部的、片面的。我们不要以部分和片面的事情来障碍我们自己,我们必须还是要有一颗清净心来成就我们自己,即使看了太多的负面新闻和负面事件,也能保持清醒的心和头脑。
24317 0
bigsheep 高三 2017-10-08 16:08:55
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本文的审题切入的角度准确,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朴实,是一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文章将马车解读为潮流,将驾驭者分为独立清醒面对潮流和随波逐流。解读的角度是很好的。然而,之后的论证虽然在第七段通过化用萧伯纳的名言讲出了一些新意出来,整体上却有种在同一个比较肤浅的观点中原地打转的感觉,那么结尾说言论同化的社会多么可怕,手握缰绳,牢把方向刻不容缓的的说服力就显得不是那么强。另外,还有个小的问题,就是出现了常识性的错误,说鲁迅是去西方世界留学的。其实说其他的作者可能还好,而鲁迅是广大语文教师非常熟知的一位作者。也是你们的教材中经常能接触的,这样的错误实在是不应该。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