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新华书店世贸天阶店位子北京CBD(中央商务区),与之相邻的多是时尚餐厅、高挡百货店和鱗次栉比的写字楼。书店进门最显眼的畅销书展色上,励志书占据了半壁江山——《正能18》《本能》《我就是教你混社会》……充满感染力的书名、振奋人心的个案、切实可行的方法,励志书像一剂诱人的毒药,在人人渴望成功的现代社会诱惑着年轻读者。张立辉是一名教师,工作之余爱看励志书。《把信送给加西亚》《人性的弱点》《穷爸爸富爸爸》《细节决定成败》……”张立辉如数家珍,只是他看了之后总觉得名不副实,颇感失望。渐渐地,他放弃了励志书:“想获得励志书中暗示的那种成功非常困难。因为成功之岸绝不是有一本书、简单按照书中方法去做就可以抵达的。”可以说,励志书的生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有关。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最初的励志书解决了市场经济中人的基本素质问题,随着社会和人的成熟,泛泛而谈的励志书就遇到了瓶颈。现在多数人的生活压力很大,在无力改变环境的前提下,改变自我就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在需求——这是励志书产生的土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年轻时也看过不少包括卡耐基在内的励志书。“年轻人是励志书的主要读者群。他们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普遍会产生挫折感,而成功至少需要奋斗15年,所以励志书很有必要。”张颐武说,“这类书一方面激发人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教一些待人处事的方法。当事已经成竹在胸,实践中得到的道理往往比书中的有用,励志书就可以退出人生舞合了。”年较人对成功的渴望,直接成了励志书市场的繁荣。《新周刊》曾经做过一个专题“有一种毒药叫成功”,张立辉十分认同:“现在很多励志书和成功学已经走入了一种极端,把成功定义为财富。为了得到财富,可以牺牲自己的尊严。这样的励志已经失去本质,变成了一种毒药。生命中值得珍视的东西很多,除了财富和成功,还有亲人、朋友、爱好,这些都可以带给我们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