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批改秀 >  

全部 初中 高中 < 182/452 页 >

  • yangcx2021 高三 2020-04-05 17:03:52

    teacher-B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表扬一:就作文架构而言,结尾是比较简洁明了的,很不错。问题一:就逻辑而言,全文的逻辑有一些紊乱,比如第二段就有一点看不懂的。问题二:就作文结构而言,如果可以在首段出现观点,老师可以一眼看到观点的话,在考试中会比较有利。问题三:再次强调一下作文禁忌,不可以在观点中出现题目关键词以外的词语。2017年优秀范文:&nbsp;浅谈微信之“赞”(63分)&nbsp;&nbsp;近年来,微信作为便捷的网络交流工具,已成为时下最流行的社交软件,与此同时,朋友圈的点“赞”也已普遍存在,但时间发展,“赞”背后衍发的新意与动机实则引人深思。&nbsp;&nbsp;朋友圈的点“赞”,本意诚然是赞美之意思,与友人产生亲密的互动,增进彼此的联系与好感,更是将这种友善的正能量撒播于社交平台。由于现实地域的阻隔,时空会对原本亲密的熟人阻隔,而微信实时的动态却轻易化解了这个难题,亲朋通过点“赞”给予鼓励或认可,被点赞方亦会感受到认同感,这种以“赞”为形式而传播的正能量无意间降低了交流的压力,不带有负面情绪的“差评”,实则是让每个身处微信社交环境的用户感受轻松友善的社交环境,点“赞”的出发点与受众程度的善意与流行,人尽皆知。&nbsp;&nbsp;然而,随着时间与社会的发展,任何一款产品必将由原来的基础功能衍发出多种其他含义,这是科技背景下不可逆转的过程。对于微信点“赞”中引发的虚荣的讨好奉承,为达某些功利目的而机械点赞,是违背初心、扭曲原来真诚善意的劣行。若为讨好而赞,但心中实则鄙夷不屑,则“赞”也即失去其意义,换而言之,你不清楚这些赞背后所蕴含的情感,面对黑色的手机屏幕展现在眼前的是爱心后的一排名字,实际感受到的情感则少之又少。更有不少营销号集赞抽奖送礼等现象,实则是消费用户感情的哗众取宠,这种点“赞”背后功利性的目的为善意的初心蒙上了一层阴影,点“赞”的同时也让原来纯洁的情感带上一丝杂质。&nbsp;&nbsp;诚然,微信网络社交上的“赞”释放了情感,但又不免在复杂的网络背景下衍生新的作用,良莠不齐。而对于沉溺虚拟世界的人来说,更是将点“赞”视为一种狂热的爱好,每时每刻投入虚拟的赞中。然而,微信作为社交软件,究其根本是增加人们的交往与联系,“赞”只不过是其缩小的功能之一。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言:“微信并不能实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微信的“赞”延续了人们在时空阻隔背后的情感,但其本质是“情”,是“点赞”背后善意的动机,或称赞或鼓励。这是现在虚拟网络社交通用的共鸣,我们真正的需要不是乏善可陈的虚拟交往,而是切实情感的增进。&nbsp;&nbsp;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言:“人类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事物。”这或许对微信点赞所代表的虚拟网络社交有些危言耸听,但唯有每一个点赞的个体理性并清醒,实际的真情方可延续。

    C+
  • gjj2020 高三 2020-04-04 23:04:37

    纵观古今,那些能成大事者,皆与”奋斗"有着很深的羁绊。如《史记》云:“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阙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矣。”可见,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仁人志士对于求真务实、臻于至美的精神没有改变。因此,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我们应该持有“生命不止,...

    文章憎命达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表扬:文章的素材运用十分丰富,你的素材积累很丰富,懂得联系生活实际,有理有据,论证充分。问题:1、全文未结合材料,材料作文应从材料中来再高于材料得出自己的感悟。脱离材料表达观点会导致作文失分。2、文章结构混乱,想到哪写到哪,流水账式写法,思绪不清。

    B
  • xiaoyue2017 高三 2020-04-03 10:46:51

    当人们面对新的知识时,往往采用以已有的“旧知”来附会“新知”的方法认识它们。在我看来,我们应当在运用这种方法的同时,避免对新知的庸俗化、简单化处理,而是要对新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人们获取新知的过程往往是以旧代新,这样可以促进对新知的理解。在许多领域,常常出现“触类旁通”的现象,比如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在...

    文章憎命达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表扬:文章结合时事加以论证,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性。素材运用得当,论证充分。问题:1、文章多处表达抄袭,情感不真实,作文态度不端正。&nbsp;&nbsp;&nbsp;&nbsp;&nbsp;2、文章标题态度鲜明,观点明确,可是正文部分模棱两可。

    C-
  • xiaoyue2017 高三 2020-04-03 10:42:35

    “涂层现象”不仅仅运用于建筑、工艺行业,也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时候,“涂层”的作用只是起到保护、美化的作用,对自己进行一定的修饰,这并无大碍,反而能为生活添一抹亮色。然而,社会中不乏有为了达到目的,利用涂层过度遮蔽自己的现象。《项链》的女主人公借了“钻石项链”企图通过包装自己而得到溢美之词,最...

    文章憎命达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表扬:文章结合时事,剖析了人类涂层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后果,论点和论据紧密贴合。问题:1、文章标题“以主人的身份上岸”与文章的内在表达很牵强,过于晦涩。题目是老师认识文章的眼睛,这双眼睛的明亮程度决定了你文章的好坏。&nbsp;&nbsp;&nbsp;&nbsp;&nbsp;2、你的详略不得当,文章第二段应多举两个事例加以论证,对于抵制涂层带来的后果也应再举一个事例加以佐证。

    B
  • xiaoyue2017 高三 2020-04-03 10:39:41

    《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在得不到葡萄时就去贬低葡萄,这是一种企图逃避事实的心态;阿Q打不过人反而将缺点视为优点沾沾自喜,在忽略现实的同时还对自我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困境时,不能像狐狸和阿Q那样,而是要用于面对现实,并对自我有清醒的认知。狐狸一无所获便去责怪他物,就如同有些人遭遇...

    文章憎命达 老师点评: 同学,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表扬:1、文章开头结合材料谈自己的思考,这是材料作文最正确的写法,结合材料的同时运用优美的文字提出中心思想。&nbsp;&nbsp;2、热心生活,关心时事,素材积累丰富,有理有据,文章论证每一步落到实处,具有说服力。问题:1、文章的首尾两段是批改老师印象最深刻之处,处理好首尾,给老师留下不错的印象会增加作文的得分。&nbsp;&nbsp;&nbsp;&nbsp;&nbsp;2、文章的论证单一,有多处素材拼凑的情况,在运用素材的时候要关注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内在逻辑联系。

    C
榜单

勤奋榜 进步榜 高分榜

    批改秀
      好素材换一批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