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素材篮X
原作 改后
(批注颜色提示:写得不错 有点不足)
第一段
第一段由“点赞”这个现象引入,体现了“点赞”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了一种无意识、顺理成章的行为,并且简单地给”点赞“行为做了一个简单的解释,这一点很不错。但是如果可以在开头尝试用”名人名言“等引入,或者把”点赞这个现象表述得更加简洁,文章会更出色。
第二段第一句
在观点或者分论点中出现了题目关键词以外的词语,是议论文的一个禁忌。建议把“公共理性”换成其他表述方式,比如:“点赞”成为了人们无意识的行为。
第二段例子
这句黑格尔的话并没有找到原文,可能作者是想说黑格尔的“存在既合理”,原句是“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如果是存在即合理的意思,分论点是点赞是无意识的行为,而例子则是既然存在“点赞”那么“点赞”这个行为就是可以理解的,这个例子并不适合用来论证分论点,建议更换。
第三段第一句
同一个问题,建议把“工具理性”和“象征秩序”变成通俗易懂的词语。
、
第三段的例子
朋友圈是一个体现点赞最直观的方式,在朋友圈的点赞已经不只是发自内心”赞“才做出的行为,而是成为为了维护关系而故意为之的动作。作者很好地联系了生活实际,灵活运用生活的例子来论证分论点。
第四段的例子
通过运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话,体现”点赞“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形式。
评分
等第 | 总分 |
C+ | 48 |
分析与评价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
表扬一:就作文架构而言,结尾是比较简洁明了的,很不错。
问题一:就逻辑而言,全文的逻辑有一些紊乱,比如第二段就有一点看不懂的。
问题二:就作文结构而言,如果可以在首段出现观点,老师可以一眼看到观点的话,在考试中会比较有利。
问题三:再次强调一下作文禁忌,不可以在观点中出现题目关键词以外的词语。
2017年优秀范文:
浅谈微信之“赞”(63分)
近年来,微信作为便捷的网络交流工具,已成为时下最流行的社交软件,与此同时,朋友圈的点“赞”也已普遍存在,但时间发展,“赞”背后衍发的新意与动机实则引人深思。
朋友圈的点“赞”,本意诚然是赞美之意思,与友人产生亲密的互动,增进彼此的联系与好感,更是将这种友善的正能量撒播于社交平台。由于现实地域的阻隔,时空会对原本亲密的熟人阻隔,而微信实时的动态却轻易化解了这个难题,亲朋通过点“赞”给予鼓励或认可,被点赞方亦会感受到认同感,这种以“赞”为形式而传播的正能量无意间降低了交流的压力,不带有负面情绪的“差评”,实则是让每个身处微信社交环境的用户感受轻松友善的社交环境,点“赞”的出发点与受众程度的善意与流行,人尽皆知。
然而,随着时间与社会的发展,任何一款产品必将由原来的基础功能衍发出多种其他含义,这是科技背景下不可逆转的过程。对于微信点“赞”中引发的虚荣的讨好奉承,为达某些功利目的而机械点赞,是违背初心、扭曲原来真诚善意的劣行。若为讨好而赞,但心中实则鄙夷不屑,则“赞”也即失去其意义,换而言之,你不清楚这些赞背后所蕴含的情感,面对黑色的手机屏幕展现在眼前的是爱心后的一排名字,实际感受到的情感则少之又少。更有不少营销号集赞抽奖送礼等现象,实则是消费用户感情的哗众取宠,这种点“赞”背后功利性的目的为善意的初心蒙上了一层阴影,点“赞”的同时也让原来纯洁的情感带上一丝杂质。
诚然,微信网络社交上的“赞”释放了情感,但又不免在复杂的网络背景下衍生新的作用,良莠不齐。而对于沉溺虚拟世界的人来说,更是将点“赞”视为一种狂热的爱好,每时每刻投入虚拟的赞中。然而,微信作为社交软件,究其根本是增加人们的交往与联系,“赞”只不过是其缩小的功能之一。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言:“微信并不能实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微信的“赞”延续了人们在时空阻隔背后的情感,但其本质是“情”,是“点赞”背后善意的动机,或称赞或鼓励。这是现在虚拟网络社交通用的共鸣,我们真正的需要不是乏善可陈的虚拟交往,而是切实情感的增进。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言:“人类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事物。”这或许对微信点赞所代表的虚拟网络社交有些危言耸听,但唯有每一个点赞的个体理性并清醒,实际的真情方可延续。
teacher-B
给此篇文章点个赞作为鼓励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