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1830年,18岁的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深受老师贺熙龄的赏识。为了提携爱徒,一日,贺熙龄带上左宗棠去拜访自己的哥哥——著名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到了贺府,左宗棠才发现,来此拜谒的青年才俊连同自己足足有六位。聊天时,贺长龄发现了一件新鲜事:别人都是操着各自的方言交谈,唯独左宗棠跟不同人讲话时是使用对方的方言。因为有些方言他说得不太地道,听起来多少有些别扭。贺长龄有些纳闷,按说弟弟推荐的人人品应该不错,可这位为什么这么喜欢表现自己?正午时分,贺长龄留饭。饭毕,众人在院中随意溜达。贺长龄注意到,左宗棠在廊下跟自己的厨子搭讪起来,用的是厨子的闽南方言。厨子很吃惊,问左宗棠是否是闽南老乡?左宗棠说自己是湖南人。厨子就问他为什么不讲湖南话,反倒要自讨苦吃地用外地方言。左宗棠回答:“我用闽南话,你跟我讲话不就更省力了吗?”贺长龄这才明白,左宗棠对不同人讲不同的方言,其实是在为对方行方便。因为待人诚恳,左宗棠深得贺长龄的喜爱。此后,贺长龄时常邀左宗棠到家,授之以学问和做人之道,使左宗棠术业大进,为他日后进入朝廷政治中心施展才华,成就一番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