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素材篮X

X 你的素材篮已满!去腾个位置
首页 >  找素材 >  
共 72 个结果
素材类型
热门标签
全部标签

收藏到我的素材库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我的分类

备注功能,方便后期作文素材的灵活使用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确认收藏

收藏成功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综合排序 人气最高 最近更新 收藏最高 <  1/4页 >
  • 柳宗元:请求让刘禹锡到柳州而自己到播州去

    帮助 无私 奉献 情义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与刘禹锡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都被贬官。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刘禹锡被贬播州(辖今贵州遵义市等地)刺史。当时播州属于荒蛮不开化的地方,瘟疫盛行。柳宗元哭着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他考虑到刘禹锡母亲年纪大了,便上书皇帝,请求让刘禹锡到柳州而自己到播州去,即使因此得重罪,也不后悔。当时,正好朝中也有人替刘禹锡请求,于是刘禹锡得以被改派到连州。

    加入素材篮收藏

    13683

    4562

    6860

  • 王质: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送别范仲淹

    勇气 真诚 无私 情义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饶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揺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与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真心待友,不计个人得失,甚至安危。这样的挚友,当今世界又能有多少呢?

    加入素材篮收藏

    8588

    2854

    4290

  • 《伊索寓言》:马和驴的故事:帮人就是帮己

    远见 无私 个人 合作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马和驴》的故事。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中,驴对马说:“你如果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马不听。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我不肯分担一点负担,却驮上了所有的货物,还加上这张皮!” 无数事实和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加入素材篮收藏

    5718

    1902

    2865

  • 黄蜂的悲剧:危急关头不团结合作,全部毙命

    合作 困境 无私 个人

    有人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把七八只黄蜂同时关进一个密封的小木箱,几天以后将木箱打开,发现木箱的四壁分别多出了七八个小洞,每个洞里各有一只死去的黄蜂。而这些小洞,最浅的也已经超过了木板厚度的一半。也就是说,只要这些黄蜂在危急关头能够团结合作,每一只都在同一个位置轮流钻上一段,那么完全可以轻易打破木箱,化险为夷,走出绝境。可遗憾的是,它们一个个只顾各自逃命,最后却全部命丧黄泉,无一幸免。

    加入素材篮收藏

    5083

    1694

    2543

  • 胡适:借钱不盼收回,因为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慷慨 无私 财富 感恩

    著名学者陈之藩在青年时,胡适先生给了他一张四百美元的支票,资助他到美国留学。陈之藩后来有了钱马上就还给胡先生,还写了一封信致谢。胡适接到信后给陈之藩写了回信:“之藩兄:谢谢你的来信和支票,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四百元。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永远有利息在人间”,说得多么好啊!一个人在世上能把私利看淡到如此境界,确实是不易的。陈之藩在后来说:“我每读这封信时,并不落泪,而是自己想洗个澡。我感觉自己污浊,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与这样广阔的心胸。” 恩惠在人间,必会在人间得到丰厚的“利息”。“永远有利息在人间”,人活在世上,有这样一种澄明的心胸,才能昭如日月,平淡坦然,人生才算得上大自在!

    加入素材篮收藏

    4849

    1622

    2436

  • 李鸿章:不分人羹,不因一己私利让别人受损

    自律 远见 尊重 无私

    同治三年(1864年),清廷与太平军的战争,基本已尘埃落定。除了曾国荃围困的金陵尚未攻破,其他地方的太平军都被消灭。为了早日攻下金陵,朝廷下旨,让那些拥兵的巡抚发兵助剿。左宗棠接到圣皆后,立即将水兵营调过去,还把炮队也派到金陵;李鸿章却找各种借口百般推诿,不但不派兵增援,还索性请假回老家成亲。这让众人很是不解,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因为恩师举荐,他才做了江苏巡抚,而曾国荃既是曾国藩的弟弟,也是曾国藩的属下,帮曾国荃就是帮恩师啊,为何他却如此忘恩负义?几个月后,金陵被攻破,曾国藩兄弟领了头功,分别被封为侯爵和伯爵,荣耀无人能比。让人费解的是,第一时间出兵相助的左宗棠不仅毫无功劳,还惹得曾国藩老大不高兴,主将曾国荃也非常不满,就连士兵们都非常抵触。而未出一兵一卒的李鸿章却得到曾国藩夸奖,经曾国藩奏请,他被朝廷加了头等顶戴,并被封为一等伯。原来,曾国荃围困金陵已长达两年之久,城内所存粮草早已用尽。太平军先是挖野菜充饥,到最后野菜都挖光了,只能喝雨水和河水,而且天王洪秀全已染重病,生命垂危。大家都知道,太平军气数已尽,克复金陵只是早晚的事。这么大的功劳,岂能让曾氏兄弟独享?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因此向朝廷奏请发兵相助,朝廷也想早日克复金陵,便下旨让各路人马增援。湘军吃了那么多的苦,做了那么久的前期工作,眼看胜利在望,却凭空跑出来一帮人要抢功劳,心里当然不乐意。李鸿章只供粮饷却不派兵,就是不想分别人锅里的羹,不想抢别人的功劳,正因如此,曾国藩才对他特别感激,也愈加器重。碰上好事,人人都想分一杯羹,能克制自己,不因一己私利让别人利益受损的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并最终赢得更长久的发展。

    加入素材篮收藏

    4869

    1616

    2429

  • 谭世明:把井喷的消息告诉给人们,舍生救众

    危机 奉献 无私 生命

    谭世明,男,23岁,共青团员,生前为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初中教师。2003年12月23日晚11时许,当地罗家16号井突发特大井喷事故,硫化氢毒气泄漏,夜深人静,很多人都已睡熟。谭世明发现后,立即打电话通知高桥镇一所学校及当地村民撤离,通信中断后,他骑摩托沿山路逐一通知附近的20余户村民。得到他通知的1200余名师生和100余名村民迅速转移。当他回家再背起体弱多病的老父亲撤离时,没走几步就倒在自己家门前,再也没有睁开眼睛。人们找到谭世明的遗体,只见他右手握着自己的手机,左手拿着一块湿毛巾,从他的手机里查到,在10分钟内他连拨了7个电话,把井喷的消息告诉给人们。

    加入素材篮收藏

    4794

    1597

    2384

  • 米友仁:用卑下的手段获得不少名贵的古名画

    无私 真相 道德 才华

    米友仁是宋代非常有名的书画家,而且非常喜爱古代名人的作品。有一次,米友仁向别人借来一幅《松牛图》,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才将画临摹好。可是,要还画时,他将自己临摹的画还给别人,将真画留下。过了两三天,画主就来找他要回真画。他疑惑地问画主:“你是怎么发现的?”画主笑了笑说:“我的真画,能从牛的眼睛里看到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看不到。”米友仁无奈,只得把真画还给画主。因为喜欢名画,米友仁可不只一次这样做,他用这种卑下的手段获得了不少名贵的古人名画。

    加入素材篮收藏

    4670

    1550

    2324

  • 死海因自私而死亡;加利利海因慷慨而获生机

    帮助 差异 生命 无私

    在巴基斯坦有两个很不同的海。一个叫加利利海,它其实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淡水湖,因盛产鱼虾而闻名。另外一个海就是死海,没有任何生物。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两个迥然不同的大海的源头竟是相同的,都是约旦河。它们为何会如此不同? 原因是很简单:约旦河流入加利利海,然后,从加利利海的尾部进入了大洋或者其他的支流,供人们使用。 但是,当约旦河流入死海以后,将永不复出。死海“自私地”将水只是留给了自己。而这“自私”的行为也导致了它自身的“死亡”。 自私的人,最终伤害的往往是自己;为别人付出的人,最后自己也会受益。

    加入素材篮收藏

    4463

    1485

    2245

  • 果园农场主:把优质种苗分送给周围农场的人

    帮助 无私 合作 回报

    有一位英国农场主,他庄园里的果树长得特别好,而他周围农场的果树都长得很差。于是,到了栽种的季节,这位农场主便把优质的种苗分送给周围农场的人。人们觉得很奇怪,他为什么这样道德高尚、慷慨大方?这样他收获的果实不就卖不出好价钱了吗?农场主回答说:“如果我的庄园周围都是劣等果树,那么那些果树的花粉还是会通过蜜蜂传播到这些优等果树中来,这样一来,大家都没什么好处。” 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其实,帮助自己最好的方式正是帮助他人。

    加入素材篮收藏

    4494

    1489

    2240

  • 廉颇:失势时门客都走了,得势时却全回来了

    无私 情义 改变 权力

    《史记》所载,廉颇失势之时,他的门客全都走了。当朝廷又复用他为大将后,门客又都回来了。他愤怒地吼道:“你们都滚!”门客却笑着说:“您怎么到现在才知道,天下都是势利之交,您有权势,并养得起我们,我们当然都来追随您;您一失势,我们当然要散去,这是世道的当然道理,您难道连这点也看不明白吗?”

    加入素材篮收藏

    4438

    1487

    2237

  • 搬走石头修平路面使其畅达,绕道人就回来了

    无私 利益 强迫 帮助

    —个乡下人在城里一条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刚来时,他发现这条街坑坑洼洼,到处是残砖乱石,他觉得很奇怪。邻街的商家告诉他,这些石头有用,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经过的路人或车辆慢下来,人们走进店铺的概率就会增加,这样才能有商机呀。乡下人对这种逻辑颇不以为然,他不听周围人的劝阻,坚决搬走路上的石头,并找人将路面修平。这以后,这条街人车畅通,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商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增。众人疑惑不解地问乡下人:路畅其流,人们驻足停留的机会少,何以商机反倒增多了呢?乡下人答曰:路不好走,人们心生抱怨,便不愿走此路,多选择绕道而行。经过的行人少了,商机怎么能多?搬走石头修平路面,使其畅达,绕道的人自然回来了。

    加入素材篮收藏

    4465

    1476

    2216

  • 范仲淹:不图荣华富贵,忧国忧民,三次被贬

    无私 利益 爱国 荣誉

    范仲淹忧国忧民,不图个人荣华富贵,从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到五十五岁主持新政,在漫长的官宦生涯中,范仲淹关心政治,每遇国家大事,总是慷慨直言,由于他直言敢为,曾在八九年间里三次被贬:1029年,范仲淹因谏言太后还政,被贬;接着又在废郭皇后上二次被贬;1035年,范仲淹上《百官图》第三次被贬。在这几次事件中,范仲淹都是重要的策动者,尤其后两次,成为影响庆历士风构建的两个重要事件,获得了北宋士人的人格认同。据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记载,范仲淹三次被贬,每贬一次,时人称“光”(光耀)一次,第一次称为“极光”,第二次称为“愈光”,第三次称为“尤光”。

    加入素材篮收藏

    4397

    1468

    2193

  • 谢济世:忘却自身荣辱得失,把自己置身事外

    无私 冷静 正义 荣誉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谢济世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上任不到十天,他就上疏弹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引起雍正不快,结果被免去官职,谪戌边陲阿尔泰。与谢济世一同流放的还有两个人。经过漫长的跋涉,他们终于到达陀罗海振武营。三人商量着怎样去拜见将军,这里的人告诉他们:戍卒见将军,要一跪三叩首。另两人听后神色凄然,为读书人竟要向一介武夫下跪而难过。谢济世却不以为然,劝慰他们说:“这是戍卒见将军,又不是我们见将军。”没想到,将军对读书人很是敬重,不仅免去了他们行大礼,还尊称他们为先生。从将军那里出来的时候,那两人很是高兴,面露得意之色,谢济世一脸平静地说:“这是将军对待被罢免的官员,不是对待我们,没什么可高兴的。”在一般人看来,遭逢屈辱是非常痛苦,甚至难以忍受的事情:而享受尊敬却是令人得意、欣喜的。这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谢济世在做人的境界上显然更胜一筹,那就是,他做到了“无我”。谢济世铁骨铮錚,疾恶如仇,为民谪命,不畏权贵。一生四次被诬陷,三次坐牢,两次丢官,—次陪斩,一次充军,历尽坎坷,被当时朝野誉为“铁面御史”和“小包公”。无论置身于怎样的处境,他总能忘却自己的荣辱得失,把自己置身事外,这样就免除了各种烦恼和困惑。

    加入素材篮收藏

    4383

    1451

    2181

  • 费孝通谈公德:经济发展,必须加强道德建设

    道德 规则 无私

    1947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里谈到中国的公德问题:“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大家都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小到两三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走廊照例是灰尘堆积,满院生了荒草,谁也不想去拔拔清理,更难以插足的自然是厕所。”60多年过去了,这些现象仍然相当严重地存在着。费孝通再一次指出,现在经济已经把全人类绑在一起,可是缺少一个道德和共同的做人标准,21世纪我们要承受住经济上的发展,必须加强道德秩序的确立。

    加入素材篮收藏

    4378

    1453

    2174

  • 邓稼先: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险境,身患绝症

    无私 科技 生命 奉献

    1979年,在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加入素材篮收藏

    4337

    1447

    2181

  • 曾国藩:不顾世人反对,奋然投身于洋务运动

    责任 压力 改变 无私

    面对先进的世界文明大潮,曾国藩以其远见卓识,不顾世人反对,奋然投身其中,积极开展洋务运动。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第一个造出轮船,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第一个提出“官商督办”,第一个上奏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特别是选送幼童赴美留学一事,更是打破了国人的守旧心理。自古以来,只有日本、朝鲜等国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从未有过堂堂天朝大国派遣人员远赴外夷学习之先例。可以想见的是,此项“中华创始之举”会受到多大的非议与阻力。他曾选派的120名留美幼童,涌现出了铁路专家詹天佑、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外务部尚书梁敦彦、民国总理唐绍仪等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等各种专业人才。

    加入素材篮收藏

    4374

    1452

    2185

  • 托德·库伯曼:靠着良心为消费者建立防火墙

    无私 利益 善良 信任

    托德·库伯曼是波士顿大学药学院的一位硕博连读生。在读博期间,库伯曼要经常去一些药物技术转换所实习。在这里,他见证了许多医药新技术转化成药品的经过,这种实践让他感觉到药物生产有些像厨师做菜的感觉,其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现象和潜在危害。此外,库伯曼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简称FDA)实习时,还接到过多起消费者的投诉。比如,一位父亲称自己曾给5岁的儿子每子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这些剂量都是根据使用说明书来的,结果一段时间后儿子却发生了异常,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是服用的剂量超标的缘故:“每天的剂量整整超了一倍!”一位老人为了强健身体,一直在服用一种人参片剂,结果后来这种片剂却被曝光含有致癌的杀虫剂。另外关于伪劣药品的投诉更是不计其数。这让库伯曼对FDA的检测监督职能产生了极大怀疑。直到后来,库伯曼才发现原来由于人手和经费的缺乏,FDA对其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很差。库伯曼决定尽可能地帮助有这些顾虑的消费者,做一个有良心的人。为此他推掉了美国一所知名度很高的医院的聘请,于2000年年底创办了一家名为“消费者研究室网络”的公司。公司为全美的消费者们检测多种药品,并指导消费者进行取舍,而不是一味听信广告宣传。公司也成为全世界第一家独立的药品及膳食补养品的消费监督机构,不接受任何一家产品生产商的邀请和送礼,也不理会任何说情和干预。到目前为止,“消费者实验室网络”公司已经为全美100个不同种类的药品以及2000多种膳食补养品做了检测,检测总数达到在销品的95%,检测的结果显示其中有25%不合格,有些品种的不合格率甚至高达70%!每隔一段时间,这些检测报告和数据就会汇编成书,面向市场销售,目前每期已经有近20万的固定订户,公司网站每天也有近300万人访问。当所有人都觉得保健行业有利可图,有漏洞可钻时,库伯曼却靠着自己的良心为消费者建立了一堵防火墙!他获得的可能不是暴利,却收到了一份比暴利更丰厚的收入,那就是消费者们对他的信任和求助!

    加入素材篮收藏

    4309

    1435

    2162

  • 铁凝:宁愿让出名额,给那些更有潜质的作家

    风度 坚持 利益 无私

    2008年初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开始评选。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因为这部长篇小说非常优秀,所以出版社准备上报参评,角逐“茅盾文学奖”。铁凝得知这个消息后,经过慎重的思考,郑重地给评委会写了一封信,明确表示:“在我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期间,我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参加任何由中国作协主办的评选活动。” 不因为自己的有利条件而选送自己的作品,即使自己的作品再优秀,也宁愿让出名额给那些更有潜质的作家,铁凝这样的坚守与执着,成就了文学界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她这种“让奖”的豁达胸怀,令人敬佩。

    加入素材篮收藏

    4240

    1418

    2133

  • 竺可桢:严于律己,公私分明,自我减薪1/3

    无私 家庭 自律 实践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严于律己,公私分明。解放后,根据工作需要,国家给他配了一辆“吉姆”。他却总是每月买两张月票,一是公共汽车月票,一是北海公园月票。除了接送外宾,开会或有急事用小车外,他上下班都从北海公园步行穿过,一来可留心观察气候,二来可锻炼身体。凡办私事,如去医院、上街等,他一律不用公家汽车,更不允许家属、孩子坐他的车。1966年以后,他要求减薪三分之一,组织上未同意,他就每月将工资的三分之一另外储存起来。临终前,他留下遗嘱,将8年中积下的这笔钱,全部作党费上缴。

    加入素材篮收藏

    4268

    1414

    2129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