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找素材 >  
即便你是权威,也不能将谈话变为“一言堂”

加入素材篮X

X 你的素材篮已满!去腾个位置

收藏到我的素材库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我的分类

备注功能,方便后期作文素材的灵活使用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确认收藏

收藏成功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即便你是权威,也不能将谈话变为“一言堂”

3587   

1192   

1784

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总是喜欢先发言。几天前来北京开会,组织了一场小聚。哪里是吃饭,简直是又一场班级研讨会。她先发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从入学时的细枝末节讲到如今的行业境遇。我们如同小学生,拿着筷子盯着她,点头称是。偶尔的时候,放下筷子,附和。读书的时候就是如此,他总是滔滔不绝,从来没有一点话语停歇。你的思路从来都是跟着他走。所以,有他在的场合,大家已经懒得动脑。我还知道,那位侃侃而谈的教授,如今的水平已经不再让人仰望了。 即便你是权威,也不能将谈话变为“一言堂”。何况,在变化如此之快的当下,权威是很容易“过期”的。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1784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马歇尔:他们想听的,是我对这个计划的看法

    3911   1302   1954

    在“马歇尔计划”刚开始制订的时候,美国人基本上支持了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促使欧洲复兴的计划。然而马歇尔本人却很担心,锱铢必较的国会是否会同意拿出那么多钱去支援欧洲。有一天,马歇尔接到通知,国会拨款委员会将举行听证会,研讨马歇尔的欧洲重建计划。为了使马歇尔计划能顺利被批准,国务院两位专家一起干了一个通宵又一个整天,起草了关于马歇尔计划的发言稿。他们搜集了全部事实,提出了一切必需的要求,并列举了令人信服的理由,配之以大量具有权威性的具体细节作为论据,说明这一计划可使欧洲免于浩劫,同时又对美国有利。然后他们兴冲冲地带着自己的苦干成果回到马歇尔处,把他们精心准备的发言稿交给了他。马歇尔看了一遍,半晌沉吟不语,最后他往椅背上一靠,说:“我不想用这个稿子发言。”助手们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的稿子不符合马歇尔的要求。马歇尔似乎看透了他们的心思,说:“别误会,我看讲稿写得很好。可是,你们想,听证会想要听的是什么?他们想听的是我马歇尔将军对这个计划的看法,而不是你们两位的看法。要是我去那里念这篇发言稿,他们会明白是你们写的?我看不带讲稿去更好些,大家以为我会先发表一篇声明,我就说,先生们,你们要我出席听证会,现在我准备回答你们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向我提问,不管到时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都要用心阅读这篇发言稿。这样才好用你们准备的各种理由来回答他们的问题。这样才会使他们满意,因为委员会真正想知道的,是我本人是否了解这个计划。”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马歇尔的这种分析是正确的。计划最终获得拨款委员会的支持,从而也就有了“财神爷”的保证。我们与他人进行沟通,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还要考虑对方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将沟通进行到底。这样,何愁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呢?基于对方需求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小男孩: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3715   1232   1861

    有个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要比做儿子的知道的多?”爸爸回答:“当然啦!”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爸爸:“是爱迪生。”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爸爸竟无言以对。 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斗。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尊重后来人,应成为权威者的一门必修课。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帕特里克·怀特:诺奖不会使生活有任何改变

    4301   1430   2146

    在澳大利亚,他是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他得奖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疑惑,怀特是何许人也?就连澳大利亚本国人都从没听过这个名字。可是那又如何?因为怀特本人对这个奖项根本不在意。当在澳大利亚农场的家中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笑笑说:“诺贝尔文学奖不会使我的生活有任何改变。”然后就拎着鱼竿钓鱼去了,留下一群记者瞠目结舌地站在那里。对人类心灵世界的发掘,使怀特的作品更具一种对生命的关切和强烈的精神气质。不过也有人说,他的小说是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天书。或许有感于出名前投稿的艰辛,怀特在获奖之后将奖金全部捐献出来,成立了日后著名的怀特文学奖。晚年的怀特依然住在自己的农场之中,而且更喜欢写杂文和随笔,文笔以辛辣尖刻而著称,他还几乎把当时的名人训了个遍。不过尽管被训,那些名人对怀特依然充满敬意,因为他是澳大利亚文学界的一座丰碑。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法拉第:在戴维的提携下,成为科学界的奇迹

    3638   1212   1834

    有一个伦敦的穷孩子,在印刷厂装订图书的时候,对科学产生了兴趣,便开始做简单的实验。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听戴维先生的化学讲座。回来后,他把自己的心得笔记寄给了这位大科学家。不久后的一天,戴维先生的仆人递给他一张请柬,请他参加第二天的讲座。 在戴维先生的鼓励下,那孩子做了许多出色的实验。没有多久,这个孩子就被邀请开讲座了。这个穷孩子,后来被称为科学界的奇迹,他的名字叫做法拉第。 一个大科学家能如此提携一个不知名的后辈,戴维先生配得上伟大二字。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富兰克林:借书解怨,让讨厌自己者喜欢自己

    3859   1276   1923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曾经把所有的积蓄一并都投资在一家非常小的印刷厂里。他很想获得为议会印文件的工作,可是这时出现了一个不利的情形:议会中有一个既有钱又能干的议员非常讨厌富兰克林,甚至还公开斥骂过富兰克林。这种情形对富兰克林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富兰克林决定让对方喜欢上自己。富兰克林为此绞尽了脑汁。他所请求的,应该是令对方非常高兴的事才行。这个请求要正好触动对方的虚荣心,使他觉得获得了尊重,还能很巧妙地表示出富兰克林对对方知识和成就的仰慕才行。于是他向那个议员请求道:“听说你的图书室里藏着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书,我极欲一睹为快,请求你把那本书借给我几天,好让我仔细地阅读一遍,可以吗?”果然,那个人马上叫人把那本书送来了。过了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富兰克林把那本书还给了他,还附上一封信,强烈地表示了他的谢意。于是,下次当他们在议会里相遇时,那个议员居然首先跟他打招呼,并且极为有礼貌。自那以后,他随时乐意帮富兰克林的忙,他们成了好朋友,一直到他去世。
    加入素材篮 收藏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