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83 0
wangxiaoyang2015
高三
2017-11-20 09:05:55
承受文明的苦难19世纪,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当文明扩展时,杰出的个体却减少了?他还无比沉重地写道,未来的社会更多是由聪明的动物,而不是自由、文明的人构成的庸碌之辈的社会。面对两百年前渴望答案的焦灼心灵,如今的我们仍无言以对。我们不禁质问自己:在知识普及的兴旺时代里,为什么领导社会...
高 老师点评: 拟题的思路和用词不太对,我们改变自己不是为了去承受世界的苦难的,改变世界也不一定因为世界有苦难。真正切了题(作者自己拟的题)的部分只有最后三段(描述到了苦难),前文铺垫太长。文中的两个层次分得不够好,也不够明显(一为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二为承受苦难→改变自己),逻辑关系不明显。且前一层次的例子也不见得能映证后面的论断(历经苦难才能改变自己)。没有讲清改变世界的内涵是什么,也没有阐明为什么改变自己才可能改变世界。
25170 0
tangleyang
初三
2017-11-19 21:49:13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啊,很高兴可以批到你的作文。你的作文存在如下问题或现象:问题一,字数过少。本文仅499字,字数过少的原因在于内容不充实。你可以用你看书的内心感受去填充这些内容,并且你的文章还缺少手机中乐趣和书中乐趣的比较,可以添加这个比较去充实你的文章。问题二,在上一条提过了,缺少手机中乐趣和书中乐趣的比较,这一个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三,文中有的地方并列句式不完整,体会书中主人公的内心敬佩与赞叹,看书中英雄如何拯救他人,舍己为人,这句话是你用来展现书中体悟的,然而你在书中只能看到英雄的拯救世界吗,可以去多举几个例子,显得你的阅读量大一些,也更显得文章内容充实饱满。表扬:文章题意理解准确,结构成熟。
25117 0
tangleyang
初三
2017-11-19 21:47:50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能批到你的作文你的文章有以下几个现象:1:从书的角度来写了主人一开始喜欢看书,但后来却开始冷落书,最后又重新捧起了书的故事,很有画面感,非常好,思路新颖,起评分较高2:结尾部分经过了修改,相较原来有很大进步,情感表达较以前更充分,但还是差一点,可以添加一些直接情感的表达。3:题目中已经提示了又见,真好,需要把好在哪体现出来。4:文章中需要处处点题,较上次有所改进,很好。5:文章前面部分跟一稿几乎相同,没有改动,可以再去看看上一次的评价~
25103 0
WANG
高二
2017-11-19 16:29:25
我一直以为,与21世纪相逢,是何其荣幸。这也是我对于当今时代的第一认知。直至如今,我仍给这步履匆匆的快节奏生活,下了美好的定义。但是,我也曾不止一次的想过,与从前的时代相比,物质条件虽然日趋完善,而我们的灵魂,我们的心态与认知,却慢慢的随着这个大时代逐流而去。当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是否还能拥有完整...
彭艳萍 老师点评: 这位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此文最大的亮点就是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通过不同的事例一层层论证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从中可看出你对碎片化生活的思考。语言较为流畅,文通字顺。选材较为恰当,内容充实。同时,老师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碎片化生活”的理解,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人利用网络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里刷了娱乐新闻,点了朋友圈的赞,看了古诗词,就认为他们的生活被碎片化,这就是不系统、肤浅的表现。为什么不能在等车的时候刷手机里缓存的文学名著呢?再说在这些碎片化时间段里上网放松一下也没有什么不妥。到底什么是“生活碎片化”,例如,你本来决定画一个下午读读《西方哲学史》,但没翻了几页,就上微信点点朋友圈,没看上几眼,又点开淘宝逛一逛。这原本属于《西方哲学史》的完整的下午竟被互联网弄得支离破碎,长此以往,危害还用多说吗?所以,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碎片化,更值得深思,这样才能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
25026 0
焰色反应
初三
2017-11-18 21:59:46
学海是神秘的,它让我与伙伴们每天都去探索其中永无止境的奥秘;它使我们每天不断获取真知;它使我们的生活不会变的愚昧无味。我们几乎每天都像鱼儿一样遨游在这个大海之中,也因此会学习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校园,则是这片海的此岸。以此为基础,我们慢慢的划着水,跟着比我们大、比我们成熟、比我们懂的多的鱼——老师,慢...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啊,非常高兴可以批改到你的作文,你的作文存在如下的问题或者现象:问题一:文章一直在着重心理描写而对于具体实际行动很少,一直在用大话空话建议改进。问题二:我觉得就写一门课如何从原来的不好到好就可以了,把这门课写仔细了,不要很平淡的一笔带过,求多不如求精!表扬一:文章运用比喻手法新颖,值得表扬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