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44 0
lh0409
高三
2018-02-14 21:39:01
小方 老师点评: 本文一分为二地看待是否要做“能够做的事”,前半部分论述对于本职的事情、本分的事情,“能做的事情要去做”;后半部分论述对于志向之外的事情,“能做的事情有时也不要去做”,整体观点较为全面。文题“广为善而专于志”也与中心观点相照应。
25457 1
hh2019
高二
2018-02-13 20:04:40
白岩松说过:“树欲静而风不止。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树静。”生活中,外在的“风”不断侵袭着我们,只有在风中保持心灵的宁静,我们自己才会矗立不倒,从而攀爬人生的高峰。追求心灵的宁静,让我们拥有专注的精神力,给我们在成功之道上越走越远,直至终点的能力。英国的科学家琴纳早年发现了牛痘疫苗,但他的推广却...
高 老师点评: 结构清晰,但划分的三段内容的界限不够明晰,2、3节的例子有相似模糊之处,与心静也有一段距离,混淆也无可厚非。语言通顺,比较平实,但凝练度和自然度上还需锤炼。在文章深度上还不够,还需挖掘,比如如何做到“静”?静的状态是如何的?等。
25374 0
sunshiyan2018
高三
2018-02-13 19:36:09
一颗钻石之所以美丽无暇,能够散发出耀眼光芒,是因为它纯净,因为它摈弃了一切杂质,只保留了最本质、最纯粹的东西。而一个人也应像钻石那样,追求纯净,没有杂质的自己。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这个世界上竟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而这些不需要的东西,正是我们人生路上那些阻碍我们前行的荆棘和障碍,让我们心中的...
教主大人 老师点评: 看了这个作文材料,大多数学生就会走入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叫做“反物质”。关于“反物质”这个概念本身来说,刚开始写作的同学难免会觉得这个就是“逼迫”同学“虚伪的鼓吹”的一种展现形式——对啊,金钱这种身外之物,我们都是不喜欢的,不要的!(站在道德、精神的制高点上批判一切。)这是因为,我们看待问题还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学会用辩证的视角看到问题。这个题目也是可以从反面来立意的:这个世界上有我不想要的,但是苏格拉底的这个“我”太带有主观性了。就因为他是哲学家,所以说的都是正确的吗?所谓存在即合理,我们不需要的别人不一定不需要,孔子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己不欲,也许人所欲。所以这样看来,我们又得换一个角度来看带问题了。
25514 0
lh0409
高三
2018-02-12 18:23:28
教主大人 老师点评: 文章主要是写出自己的想法来是比较难的。从整体上来看,你的这篇作文立意上和没有问题。思路结构安排上稍微要做一些调整。在第一小节部分引了材料,第二小节结尾理应该表达出你自己的观点,但是还没有,所以切题比较慢,观点表达比较晚,会让文章的中心不明确。第三小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这个部分的额论述和第五小节,应该结合起来,原因不只是一种,除了内因之外还有外因。第四小节事实上是“解决问题”的部分,建议这个部分要展开论述,另外你的标题是“超越于表情包之上”,如何超越?这是一个问题,在你的作文中并未体现。
25411 1
aichengxiang2020
高一
2018-02-12 17:25:43
人群中的这一个我们总说,一个人是势单力薄的,当当真正风云变幻,大局当前之际,总有一些人能够挑起大梁,超脱芸芸众生的束缚,成为我们所敬仰的“这一个”,从人群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到成为星光璀璨的“这一个”的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波助澜,施展他独特的魅力呢?高尔基曾经说过,人性中的美好品质,是世界上最绚烂...
高 老师点评: 语言流畅,事例充分。“这一个”的涵义相对来说还是有些宽宏高大了,即使是支妈妈的例子,也是很伟大、瞩目的举动。可以再往细微、个人处说,可以阐发更多意义,也更贴近现实。第一、二个要素——美好品质和苦难,这点恰是平凡人也能达到和追求的。但是在文后没有呼应和体现,与整体意图有点割立。支妈妈的例子后要有论述语句,使之更切近你的表达意图。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