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16 0
liusw2018
高三
2018-05-01 10:48:10
“比示”“较量”“攀比”……有如此多这样的词汇出现。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中,时时处处充满着的比较。有这样一个街头实验,让一些体验者先扮演路人,散布在不知情的人群周围,突然体验者全部蹲下,往往在这是时,那个被测试的路人会四处张望并且蹲下,这个路人是在和周围的人无意识的比较,无意识的比较往往使人向大众靠拢,...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啊,非常高兴可以批改到你的作文,你的作文存在如下的问题或者现象:问题一:语言上太过于拗口。这主要表现在文章部分语言就像绕口令容易把读者给绕晕了,同时也无助于读者了解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及内容。 问题二:事例论证契合度不够,事例援引太少,论据不充分。这主要表现在文章一开始对于街头实验例子的援引,该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社会的从众心理而非比较,所以对于事例论据的选取注意严谨性。 问题三:文章结构头重脚轻,分段不合理。这主要表现在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出和结尾段落上,从段落字数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文章第二段太过冗长,中心论点的提出也相对缓慢,而结尾段落反倒字数太少,没有起到再次深化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 表扬一:个人见解和看法还是比较足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这一点很重要,要不然就会是“事倍功半”,反倒不利于文章中心思想的展现了。
24834 1
tyw2018
高三
2018-04-30 10:46:46
随着互联网不断更新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迎合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事务的想法,生活时间逐渐被分割成碎片,碎片化生活已成为当今生活方式的主流。碎片化生活的出现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的心态。日复一日的快节奏生活无形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因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裕,...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我很荣幸能够批阅你的文章,您的文章存在以下问题:表扬一:对于文章的结构比较清晰,很明显能够看到碎片化利与弊的段落。问题一:对于碎片化的好坏引入过晚,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引入文章使得后面的论证显得比较单薄。问题二:文章中对于碎片化生活的坏处过于简略也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提出,结尾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24737 0
手边的钢笔与纸
高一
2018-04-28 23:55:29
(空格)落水孩童获救,救人者默默离开;地震关头,最美教师置生命于不顾疏散学生;消防官兵冒险冲入火海,燃尽生命之火换他人全家团圆。管的此番言论,总让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叹其善心之未泯、人格之高尚。而若遇教授逼死学生,传销团伙猖狂等新闻,无人不咬牙切齿。而恶人也终难逃法律的制裁。我们的身边似乎充满着善,...
小方 老师点评: 本文针对题目“劝人向善,这种劝勉是无力的。与其用精神道德感化别人,不如用法律规章去制约人”反向立意,认为“用精神道德感化他人”是比法律更为本质、有效的手段。思路清晰,先从反面批驳只以法律为社会治理方式的不足,再从正面肯定道德潜移默化的教化意义。如果同学能进一步分析道德教化与“道德绑架”的区别,会使观点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24933 0
xuqian8080
高三
2018-04-22 09:26:43
邢 老师点评: 首先,你的字清晰大气,提出表扬。这篇作文整体来说还可以,中心观点明确,层次结构清晰,论据恰当,论述比较透彻。但是问题也比较多。最大的问题在于思考不够深入,提出一个论据以后反复论证一个浅层次的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挖掘。导致最后作文的立意不深,且字数也不达标。
24986 0
yangyi201801
高三
2018-04-17 10:49:32
假如你提前了解你将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到来?假如你从别人的眼光中看到自己的一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坚持你的本心?他们给出的回答是:心之所往,无问西东。人是社会性极强的动物,每个个体聚集成如此巨大的整体就决定了每个人都是难免于生活在别人的眼光中的,你可以选择无视,但这并不能改变你身边无数的人会注视着...
邢 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中心观点明确,题目起得比较有新意和深意。结构清晰,论述层层深入,可以看出较强的逻辑。语言理性、流畅。论据找得是一些知识界的先驱者,可以说是独辟蹊径,将“眼光关注”阐释为“理解”,也未尝不可。但还有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于四、五两段的论据。特斯拉因、科学家、将士,在论述中没有提及“眼光和关注”,属于无效的论据。且论据数量过多,论述则比较少,缺乏说服力。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