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批改秀 >  
高中

全部 初中 高中 < 239/344 页 >

  • xiaopeichen2016 高三 2018-07-15 20:39:45

    生活中,人们总有着不同的需要。我们需要面包与牛奶的同时,也需要诗和远方。我们需要喜剧笑声的同时,也需要悲剧的熏陶。人们不仅关注自身需要,也时常渴望通过被他人需要来体现自身价值。当我们认识到需要与被需要乃是生活的两翼时,方能飞得高远。需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诉求。我们需要生存所需的一切事物。当我们基本实...

    邢 老师点评: 经过修改,这篇作文有了很大进步,整体层次得到提升,非常好。对比初稿,我指出的需要修改的地方都有做修改。文章层次非常清晰,从需要到被需要。每一部分内部也分成了几层,不断深入挖掘,论据论述搭配得当。论述部分改得最好,理性、有逻辑,文章显得很饱满。只是还有一些小瑕疵需要注意。论据的使用还需斟酌,有些不太恰当,论据的类型也比较单一。最后要推敲每一句话的准确性,不要有病句。

    A-
  • Caroline02 高二 2018-07-13 22:14:07

    邢 老师点评: 首先,在审题时,不仅要关注“一个角度”,更重要的是勾画材料中的关键词,如“回忆”“忘却”“累”等,有助于深入思考。字写得不错,清晰大气,提出表扬。全文抓住忘却的只是记忆,但是往事会让人成长这个点就很好。第一段其实没有必要出现,删去即可。“正确地把握……的关系”很像政治答题的句式,这篇文章强调的是“忘却”,而非“回忆”,侧重一个角度说清楚就行了,没必要“把握关系”。后面有一些逻辑不强的问题,在批注中已指出,这个需要重点关注。论述部分还不错,说理性强。论据给得也比较合适。但是在逻辑安排上出了问题,文章要一层层递进,要有思维的深入性。最后的结尾有升华,很好。继续加油!

    C+
  • 半日闲 高三 2018-07-11 17:52:16

    偶像,指人们心目中仰慕的对象,而在字典中它的原意则为“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姑且称之为“泥塑崇拜”。现代,人们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进步,迷信活动从许多人的生活淡出,但现代版的“泥塑崇拜”就真的消失了吗?现在,人们对于偶像的崇拜从原有的求神拜佛封建迷信逐渐转向了对于伟人、艺人的崇拜...

    高 老师点评: 语言流畅自然。对于“偶像”的理解还比较狭隘。偶像只是伟人、艺人这类大人物吗?偶像的根本到底是什么?两个例子论证的道理是不同层面的,却并列了,没有层次,逻辑不清晰。第一个例子没有意义。文意较浅,挖掘不够。“打破”的意义不够明晰准确。为什么要打破?仅仅因为偶像也有错吗?

    C+
  • cjh2019 高三 2018-07-10 14:27:51

    世上没有移山的方法,唯一能改变我们和山的距离的途径是:山不过来,我过去。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是自己。中国古代并不乏有这样的例子。有这样一群贫苦的人,他们不甘于困顿,他们不相信不劳而获,于是,他们渐渐将目光投向远方,在变中求变,铸就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创造出不同于他人的经营方式。“机智而...

    高 老师点评: 缺乏层次,角度划分不清晰,中国古代、外国、动物界?缺乏对比性,没有并列的必要。举例不够地道,不够贴近现实生活。例子的引入比较生硬,有堆砌的现象。说理还略浮于表面,挖掘不够深入。

    C+
  • xiaopeichen2016 高三 2018-07-09 19:36:48

    生活中,人们总有着不同的需要。我们需要粮食来使自己存活下来;孩子需要呵护和关爱;老人需要照料和帮助。作为社会中渺小的一个个体,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需要着。作为分工精细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个体的付出,才能使整个社会健康良好地运作,使每个人幸福地生活。需要与被需要,就像孪生兄弟,相...

    邢 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整体来说比较不错。重点论述了“被需要”的部分,可以看出思考的深度。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最严重的问题是,中心论点不明确。全文甚至没有一个中心观点句,这是不应该的。其次,结构安排不合理。题目是“需要和被需要”,虽然这篇作文的重点是“被需要”,但是“需要”的部分不能一带而过。还是要想办法写出一些深度,不要停留在表面最基本的需求。最后,论述不够充分。这个问题集中体现在第三段,例子很多,但是后面都没有展开。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的论述部分应该是比论据部分多的。

    B-
榜单

勤奋榜 进步榜 高分榜

    批改秀
      好素材换一批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