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53 0
xuyifan2021
高三
2021-02-07 12:46:26
柳,随风起舞。竹,咬定青山。两种常寓意着截然不同品格的植物蕴有不尽一致的内在,然而我们断不会贬柳而一味赞颂竹的坚韧,或是斥竹而夸耀柳的魅力——物各有其善并受一定的局限性影响,用诸人理亦是如此。我以为竹与柳的内在品格应是人处于不同外在环境之下的不同态度,正如“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所言。在穷窘的...
迷你赵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本篇文章主要存在以下现象:值得表扬:你的文章准确把握本文中心立意,首段开门见山亮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下设分论点层层递进,不乏素材运用、名人名言等的引用,语言优美,论证充分有力。问题一:首段照搬材料原文,第二段重复提出中心论点。问题二:分论点的设置缺乏技巧性,过于冗长。问题三:尾段过于简短,草草结尾,抒情不够真挚,总结概括不够用心,主题未得以升华。
15070 0
shenjy2021
高三
2021-02-06 11:06:01
作家巴尔扎克不顾家人反对,放弃安稳的银行工作,毅然走上文学之旅,他一部又一部著作似乎在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月亮与六便士》似乎在用画家斯特里克兰的故事向我们呐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个又一个传奇事迹让我们越发坚定内心的信念,“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好想说:...
迷你赵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本篇文章主要存在以下现象:值得表扬:文章首段引经据典,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开端。你的文章以说理见长,作者对于本文题有独特的见解和思考。问题一:主题不够鲜明,文章的结构脉络不清。问题二:缺乏良好的契合的素材运用,缺乏名人名言,诗词古文的引用。
14545 0
华盖
高一
2021-02-03 00:53:58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说到:世界是我的表象。我们世界观的构成,源自以感官为载体的意志集合的架构。哲学正是作为研究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其基于理性的思考和事实求证,而现代科学正是其用于寻找真理的工具和手段。因此,从哲学的角度,人的世界观影响所产生的意志能够影响其结果。易经说,万物分阴阳,由此发...
迷你赵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本篇文章主要存在以下现象:问题一:篇幅冗长,观点不明,中心主题不明,语言晦涩。问题二:文章缺乏经典素材、事例、名人名言等的运用,仅凭自己的“哲学观”等夸夸其谈,文章观点缺乏说服力。问题三:从你的文章的标题“中庸和哲学”来看,本文确实是围绕中庸和哲学来谈,但是与本文题的中心立意等相违背,文章有偏离题意、答非所问、不知所云之感。值得表扬:本文的篇幅较大,脱离文题来看,作者对于中庸和哲学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你的文章以说理见长,可见平时涉猎广泛,学有所思所成,老师希望你以后继续保持这一优良品质,你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应当成为你乘风破浪的助推器。
14685 0
shenjy2021
高三
2021-02-02 18:04:04
人活着,就必须吃饭,这是基本要求,也是最低底线;但决不能以食为天,把吃饭当作最大追求,最高极限。学者应把“追求真理”当作底线,但如何将真理传播于普罗大众、将冰冷的真理与温热的人情结合,是他们所要触碰的极限;商人把“谋利”当成底线是可以理解的,但应将保障顾客的利益与顺应时代的需求当作极限;医生与演员应...
迷你赵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你的作文主要存在一下现象。问题一:中心论点的提出过于拖沓,一般更推荐以一段式的“素材分析+中心论点”的提出,这样对于主题的表达而言更为直接,不至于拖泥带水,消磨老师的耐心,也方便用更多的文笔进行下面的事情。问题二:文章议论和事例以及道理的举证在比例上明显的失衡。虽然对于议论文来说,最主要的要落脚于议论,但并不能空发议论,需要有的放矢,要针对具体的、典型的社会事件做自己的分析,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仅凭你的一面之词,没有大量的事例作为支撑,很显然效果不大,这里需要注意。表扬一:对于事例论证以及道理论证的运用还是比较不错的,文章的可读性强,内容充实,事例论证新鲜,时代性很强,当然也要对其它论证手法加以研究和运用了,例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手法。
14772 0
chen202388
高一
2021-02-01 14:41:49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句话出自袁枚地《黄生借书说》中。古今往来,一本好书,我们往往先把它买下来,然后抛诸脑后;一首好诗,我们总是先把它收藏起来,然后再难想到细细地咀嚼它、品味它。我们似乎占有了很多东西,但是它们却从未真正丰富过我们的心灵。这种现象不免得让人有些担忧,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去寻找心...
迷你赵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你的作文存在以下现象:表扬一:文章篇幅很长,足以显见作者的思考深度,面对此题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点可论。表扬二:文中多处运用素材,为文章的论证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平时的素材积累。问题一:文章的开头不尽人意,冗长、观点不鲜明、照搬材料原文、原话。问题二:内容虽然篇幅大,却仅仅就一个论点重复论述,没有设置分论点,层层递进,逐一展开。亦或是分论点的设置缺乏逻辑联系,尤其是珍惜时间一处。问题三:文章悬而不结,结尾的作用不明显,看似结尾实则不是,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作文不必要一一呈现、一应具有,反而显得文章不够精悍。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