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3 0
hexinyi2024
高三
2023-11-03 18:19:26
语文D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评价如下:问题一:本篇文章在文章的结构段落上存有明显拖沓、与主题无关的句子,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动笔之前对于整篇文章的结构段落包括分论点的设置上没有合理的规划,所以建议在文章动笔之前一定要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分论点。问题二:本篇文章大多情况下语言还是比较好的,但是部分语言不够凝练,不利于文章的议论和论证,也不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升华,这里需要注意。问题三:本篇文章虽然引用了一些事例,但是文章议论和事例以及道理的举证在比例上明显的失衡。虽然对于议论文来说,最主要的要落脚于议论,但并不能空发议论,需要有的放矢,要针对具体的、典型的社会事件做自己的分析,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168 0
chenjingxing2026
高一
2023-10-29 22:04:27
有这样一个现象: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伊丽莎白·博勒说:“一个人的质问启示我们所对待的问题深度和复杂性。这些质疑有助于我们切入实质,追求真相。”但是,我认为,长大看重结论对我们有益。承然,人类历史上确实有许多因为发问而产生变革的例子。西帕索斯质疑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比例能运用到每...
语文D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评价如下:问题一:本篇文章在文章的结构段落上存有明显拖沓、与主题无关的句子,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动笔之前对于整篇文章的结构段落包括分论点的设置上没有合理的规划,所以建议在文章动笔之前一定要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分论点。问题二:文章的一些小细节还是要多加注意,在动笔时一定要谨慎,比如本篇文章的刘邦写成刘备,因此丢分就会显得很可惜。表扬一:对于事例论证以及道理论证的运用还是比较不错的,文章的可读性强,内容充实,但是事例论证不够新鲜,缺乏时代感,当然也要对其它论证手法加以研究和运用了,例如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手法。
5308 0
grui2025
高二
2023-10-26 22:20:50
从古至今,有关于“有用”与“无用”之争从未停止。“有用”与“无用”的学说理论层出不穷,有的学者支持“有用之用”,而有的则反之。有用是对于物质外在的,而无用则是对于物质内在的。因此,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并不是相对立的,反之,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奠基人威廉·詹姆斯提出:“有用就是...
语文D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评价如下:问题一:本篇文章在文章的结构段落上存有明显拖沓、与主题无关的句子,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动笔之前对于整篇文章的结构段落包括分论点的设置上没有合理的规划,所以建议在文章动笔之前一定要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分论点,所拟的分论点应当与文章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问题二:文章整体引用的事例偏少,缺少一些具有时代感的事例,不够新颖,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写作中多加注意。表扬一:文章虽然引用的事例偏少,但是对于事例论证以及道理论证的运用还是比较不错的,当然也要对其它论证手法加以研究和运用了,例如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手法。
5228 0
luanzhe2024
高三
2023-10-25 20:35:58
在探索一个陌生的世界中,我们往往发问,究竟是什么,在持续推动我们去坚持探索,难道仅仅是人尽皆知的“好奇”吗?事实并非如此。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许多探索来自好奇,“好奇心”作为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对身边一切有着研究探索的精神,是无可厚非的。当人类的祖先第一次抬头望向浩瀚的宇宙时,心中所想的探索,征服的愿...
teacher-A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评价如下:文章的主旨做到了紧扣材料,文章层次分明,结构较为完整。但需要注意的是,文章部分语句有些不太通顺。此外,在论述过程中,出现了重复强调同一个意思的几句话,显得有些累赘,注意语言精简。
5274 0
chenjingxing2026
高一
2023-10-21 00:59:45
因为好奇心,乐意探索人类文明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探索陌生世界。由此衍生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好奇心指的是对事物的热爱,对未知的勇敢和对一件事物尽心尽力的品质;乐意则是指一个人因为单纯的热爱而要去做某件事,没有任何目的性。两者之间在动机...
语文D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评价如下:问题一:本篇文章在文章的结构段落上存有明显拖沓、与主题无关的句子,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动笔之前对于整篇文章的结构段落包括分论点的设置上没有合理的规划,所以建议在文章动笔之前一定要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分论点。问题二:文章引用的一些事例,不够新颖,缺乏时代性,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一些新颖的事例,不至于所引用的事例让阅卷老师看起来比较老套。表扬一:文章引用的一些名言警句,还是十分不错的,特别是文章的结尾能够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进一步升华文章的主旨,是一个不错的结尾。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