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找素材 >  
齐桓公:什么都能瞒得了,唯有脸色无法藏匿

加入素材篮X

X 你的素材篮已满!去腾个位置

收藏到我的素材库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我的分类

备注功能,方便后期作文素材的灵活使用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确认收藏

收藏成功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齐桓公:什么都能瞒得了,唯有脸色无法藏匿

3563   

1190   

1776

在春秋战国时期,实力雄厚的齐国曾经谋划出兵攻打卫国。一天,齐桓公与管仲商量好了攻打卫国的计划后,回家休息。 齐桓公的妻子是卫国人,见到齐桓公以后,突然下堂跪拜,请求为卫国的国君免去罪过。齐桓公大为惊讶,自己和管仲刚刚才谋划好,并无外人知道消息,怎么这么快就传到自己家里来了呢?卫姬看出了他的疑惑,说:“妾见君主回来后,趾高气扬,有出兵讨伐他国的志气。但见妾时,却是脸生愧色,说明进攻的定是卫国无疑。” 齐桓公心中不忍,只好安慰卫姬一番。 第二天,齐桓公上朝,管仲一见面就问道:“君主昨夜是在卫姬处安歇的吧?” 齐桓公又是吃了一惊:“你怎么会知道?”管仲说:“君主上朝时步履缓慢,说话无力,全不像昨日那样踌躇满志、慷慨激昂,见到臣后,还有惭愧的意思,所以我猜出了事情的原由。” 齐桓公闻言不由长叹一声:“什么都能瞒得了,唯有脸色无法藏匿呀。”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1776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巴尔扎克:煽风点火想让路人打架,遭人识破

    3925   1293   1955

    巴尔扎克在一部小说中需一打架斗殴的情节,就到街上去观察。好容易遇到两个青年人争执,他就故意从中煽风点火,想让两个人打起来,谁知两人看穿了他的“诡计”,合起来把他轰走了。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施耐庵:为更好描绘打虎,亲入深山观察老虎

    4282   1416   2130

    相传,施耐庵在构思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时,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出英雄形象,计划在作品中多处安排打虎场面。可他自己从未见过鲜活的山中老虎,对老虎的习性、生活动态、捕食、打斗的情况所知不多,怎能描绘出老虎的凶猛和英雄打虎时的神威呢?于是他就亲入深山观察老虎,并且广泛地与猎户交谈,向猎人取经。由于他务实求真的精祌,他在《水浒传》中,把解珍、解宝猎虎,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李逵在泝岭杀虎的情景,都写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李比希的思考:搅拌声与颜料质量有何关系?

    4715   1562   2351

    一次,李比希在一个工厂看到工人们正在大铁锅中用力搅拌,几个工人轮流操作,人人累得满头大汗。问其原因,工人回答:“这种染料叫‘柏林蓝’,是一种绘画颜料。搅拌的声音越大,‘柏林蓝’的质量就越好。”李比希觉很有趣,便开始思索其原因:搅拌声与颜料质量有什么关系?染料总不会爱听音乐吧!那么,一定是摩擦在起作用,一定是铁棒磨蹭铁锅,有铁屑落入溶液,才使“柏林蓝”产生了变化。李比希想通后,写信告诉那家工厂,让他们在溶液中加入含铁的化合物。 工厂照做了,果然生产出了质量更好的“柏林蓝”。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也许你就会做出出色的发明。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托尔斯泰、司马迁:动笔之前,重视实地考察

    4160   1391   2092

    《战争与和平》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书中战争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托尔斯泰的亲自考察。当他写到俄法双方在鲍罗京诺会战的一段文字时,总感到描写得很抽象、不具体,他决定亲自去战场考察一番。到了鲍罗京诺,他仔细巡视了这个历史战场的一切遗迹,把它的地形面貌牢牢记在心里,还特地画了一幅图,标上一条地平线和树林,标明各个村庄、河道的名称,及当年会战时太阳移动的方向等。回到家里,又把自己观察到的印象同历史文献上记载的材料联系起来分析研究,直到一切都清楚明白了,他才坐到桌边,重新写这段文字。无独有偶,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作者司马迁也非常重视实地考察。在动笔之前,他曾经访问过夏禹的遗迹,眺盟过范蠡泛舟的五湖,访求过韩信的故事,访问过刘邦、萧何的故乡,考察了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玩湘,西至崆峒。一方面他开阔了眼界,一方面也为撰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齐白石“刚正不阿”提批评,张大千虚心学习

    4386   1459   2189

    抗战前夕,张大千将一幅《绿柳鸣蝉图》送给了收藏家徐鼐林。画上是一只大蝉卧在柳枝上,蝉头朝下,蝉尾朝上,做欲飞状。齐白石见后说:“大千此画谬矣!蝉在柳枝上,头永远是朝上的,绝对不会朝下。”后来,不服齐白石评论的张大千跑出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几棵大树上爬满了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头朝上,只有少数的头朝下。而另外几棵柳树上,趴在柳条上的蝉,则无一例外的头朝上。这时,张大千才由衷叹服齐白石“致广大、尽精微”的艺术功底。抗战胜利后的一天,同在北京的齐白石、张大千受徐悲鸿邀请一起吃饭。饭后,齐白石乘兴挥毫,用墨画了三枝荷叶,又用红色画了两朵荷花,以示答谢。张大千想在画上再添几只小虾,由于画得入神,手舞笔飞,全然不在乎虾的节数。这时,齐白石暗暗拉了拉他的衣袖,悄声说道:“大千先生,不论大虾小虾,身子只有六节,不能多画、少画!”张大千听了,既惭愧又感激,便在画上又画了水纹和水草,把节数不准的虾身一一遮掩了。张大千后来造诣了得,对齐白石的批评意见也深以为然,虚心采纳,并终生引以为戒。齐白石两“刺”张大千,让我们领略了齐白石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认真细致的敬业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境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虚心学习的张大千的品质。两人虽交往不深,但同成为画坛大师,不仅是因为画技高超,还因为各自品格的高尚。
    加入素材篮 收藏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