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02 0
luoxinyu2018
高三
2017-08-15 17:02:31
近来,“双标”成为网络热语。顾名思义,“双标”即双重标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两个或以上的对象,往往有意无意中成为“双标”的人。那这所谓的“双标”是否正确呢?“双标”无可厚非。孔夫子三千弟子各有所长,若拿那千篇一律的标准去衡量未免也太过于僵硬。所以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
邢 老师点评: 首先,最好不要有模糊的态度,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观点最好是明确且唯一的。同时论证两个观点会使其论证不够充分,没有说服力。且摇摆不定的文章也没有什么价值。这是本文最核心的问题。现在的双标偏向贬义词。其次,对于材料所给的概念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解。双标往往是推崇符合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判断,反对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判断。所以因材施教、趋炎附势都不能算做双标,不要偷换概念,在论据的选取方面还可以再做考量。能看出这位同学的论述功底还是不错的,改正一些致命的问题,选取合适的论据,这篇作文的进步空间很大。
26119 1
dingchy2021
初三
2017-08-14 16:48:26
爷爷突然提出要来上海。他长年居住外地,平时请他来都不来,怎么劝都是那一句话和商量的口气:“到时候再说吧。”这次怎么突然要来了。我很喜欢他,所以对爷爷的到访充满期待。说是爷爷,其实是外公,爷爷也不止一次向我提出这个问题,可是我还是叫他爷爷。周六火车抵达上海,已是深夜。顺着上海站前的那条宽阔的马路向前开...
邢 老师点评: 散文化的一篇文章,几次背影,几次“到时候再说吧”,看得出这位学生的构思。情节处理得不错,也有细节,可以看出爷爷沉默的爱。可以到一类文。唯一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爷爷的描写、刻画,不够具体,爷爷的爱不够突出,爷爷的形象不够丰满。可以再加入几处对爷爷的细节描写。尤其是爷爷的背影,既然题目是《背影》,那么对于爷爷的三次背影就不应如此简单。可以借鉴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
25995 0
dingchy2021
初三
2017-08-14 16:38:28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王菲那轻柔缥缈的声音缓缓从收音机里流出,我抱着金毛犬耳思坐在阳台的吊篮上,悠闲地晃着,吊篮上挂着的风铃叮叮当当的响着,却也盖不过吊篮的呻吟。我抬起头,望向西边,残阳似血,照的耳思身上的金毛闪闪发亮,不禁诗兴大发:“啊!好漂亮啊!”那个“啊”拖地...
苏苏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本文通过讲述自己回家路上从一个垃圾桶里救出一只金毛,后来金毛入住你家,成为你家的一份子的故事,选材很好,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表达详细,真诚,还不错哦!但是本文存在一些不足,这里给你一些建议:一、开篇第一段太长,内容太多,结尾很简洁,容易头重脚轻的感觉,建议首尾尽量简洁一些,做到首尾呼应更好。二、内容处理上详略不当,很多内容没必要交代,比如你妈妈的态度等这些内容可以不需要的,也不影响本文内容的完整性。三、思路不够清晰:文中多处思路有些前后矛盾,容易给读者带来阅读疑惑,比如你跑回去和你走回去,安全性难道有变化?另外应该是你把狗狗带回家,决定留下它,这样思路才说的过去。四、本文题目叫晚归,但是内容跟晚归无关,你的晚归是指爸爸妈妈,还是指你自己晚归?请明确清楚。另外给你一篇范文哦,好好看看:【题解】本文的题目是《晚归》,这是黄浦区14年的一模作文题,颇有新意,也略有难度。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动词,缺少主语,缺少原因,缺少结果……这些信息我们都要在文中一一交代,并且还要为这个“晚归”的故事找到一个可以承载的主题。你将题目解读为父亲的晚归?母亲的晚归还是自己的晚归?不是很清晰,建议思考清楚再动笔,另外主旨有些朦胧,建议主旨一定是比较清晰的。【修改与建议】本文通过一段时间的补课晚归生活,记录了自己从抗拒、逃避到接受、理解的情感变化,笔触非常细腻,是少有的上乘佳作。说实话,小作者的表现已经非常成熟,特别是对语言的运用和掌控,能够很贴切地使用各种写作技巧,真实诚恳地表达。文中的一些建议都是我个人意见,如果和你的初衷有违,可以不用理会,以你的想法来调整和修改即可。原本想说,文中老师的形象是不是不够丰富,缺少更多的人物描写和细节。但是又读了几遍,觉得你这样的处理已经刚刚好——也只有这样,那灿烂的微笑才才显得更突出和亮眼。我觉得,最终呈现出的作文一定也是你深思熟虑反复修改后的结果,我非常尊重作为作者本人的想法和意愿。原本还想说,主题不够深刻,故事太过简单。但再读几遍,转念一想,为什么每一篇文章都要一个宏大无比的主题呢?生活本身就是宏大的,但同时生活的每个时刻却是平淡无奇的。一篇文章,能够记录下这样宏大生活的一个片段,本身不就已经是一种不寻常了吗?每天都生活在宏大里的人,大约会抑郁而死吧。就我的感受来说,写这么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你都能营造如此美好的氛围,平淡是真,这份真实的感受相信一定可以打动更多的人。写作的时候真的不用去寻求多么特异、非凡的经历,最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才是最有价值和魅力的故事。正因为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有过相同的心情,但只有用文字完美地展现出来,才让这种心情和时刻变为经典和永恒。这也许就是我们一直追寻的写作的意义,与你分享。另外,也非常期待你其他的作品。坐在湖边吹着夏风,阅读你的文章,也许能成为这一季我难忘的回忆吧!)另有一篇小文章介绍给你,仔细体会一下,这其间的心理变化和细节描写真的很赞:炒米胡同里看夕阳(迟子建)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打完时,突然想哭了,因为掷笔抬头的那一瞬,方觉得满室蓬荜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我把手指轻轻地插进发缝,慢慢地用指甲拾取着藏在发间的黄昏,我放佛听到了鸟儿在夜半林梢的一声悄吟,放佛看到了秋虫在残红里德一阵惊心的情思,也就在此时,我忽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银丝,很耀眼,很刺目的白,像一线雪从山崖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那是为了一桩游戏。我的同学要在我的头上拔下一根发丝。把发根粘在她手心,看它是否也像青藤一样垂吊着而不致坠落,以此来证明我对她是否真心。她拔下我的头发,却恰恰拣出了一根白的,惊叫着笑了一声,我也惊叫着笑了一声。而后就像扔冰棍纸一样扔掉了。我们再也没有说起这根白发,青春好长好长呢。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寂寞得让人忧愁的时光。走出灰色的楼房,路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不知炒米胡同是否真因为炒米而得名的,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清芳般的沁人心脾。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悄悄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大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光华灿烂。 我的步子放得更缓更慢更轻了。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受着迷人的夕阳。 他们的头发全都白了,他们双手交臂,双腿并拢,眼睑低垂,几乎是熟睡时的表情。她们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面上,惟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好像在细细品味着什么,大概在咀嚼黄昏吧。 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那片飞雪终于融化在这宁静的黄昏里。 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成了淡淡的光,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胡同两侧的老人,交臂的双手开始扭动,抽搐的嘴角也恢复了平静,他们吃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丝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倍呢。
26125 0
yuzx2021
初三
2017-08-14 15:31:10
这夏末秋初的晚上,没有比跑步更适宜的运动了。立秋已过,天气也微微转凉,于是每当月亮开始朦胧,小区里的气候也越发宜人。恰巧这几天又是假期,我几乎白天都“宅”在家里,而我又总是闲不住,于是每每吃完晚饭,我便穿上跑鞋,穿梭于被夜色笼罩的街道。开始跑步的头几天,我会在第一圈时就用很快的速度去跑,就导致我经常...
小方 老师点评: 本文作为一篇生活随笔,是不错的写作素材。由于没有给定作文题,文章记下的是跑步过程中的一些发现和感慨。就记叙文而言,文章的中心必须集中,并通过具体内容来突出中心。本文中“享受跑步的过程”可以视为中心,但缺少享受过程的具体内容,使得文章内容不够充实,影响了文章的完整度。
26244 0
dyf2018
高三
2017-08-14 12:22:25
选择,贯穿生命始终。可以说,是不断的选择构筑了我们的一生。其中,美丑善恶的选择,根本无需思考,各人几乎可以凭着本能分辨。然而,那些难以抉择的选项,恰恰是无比近似,也正是这些选项,会成为我们人生中的转折点。这可怎么办呢?记住一句话,“有舍才有得”,如果想要两者兼顾,那么肯定会得不偿失。如果人生的岔道摆...
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点评你的作文。本文观点明确,思路结构清晰,论证有力,语言表现也有亮点。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从舍得的角度入手,结合生活人生现实,谈选择的标准是个人人生目标。然后正面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勇于尝试,甘冒风险的人,反面说什么都想兼顾贪心的人,对比中深化观点: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成就精彩的人生和世界。不过,有舍才能有得。小的问题就是,在举例的时候如果把材料的层次带入,文章切题感会更好。详情见批注4。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