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61 0
破晓
高二
2018-04-02 22:07:30
对于每一个相信着、坚信着命运不是既定的人而言,生活是充满变数的,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但是也有人把自己的一切都归结于命运,不以为然。预测,是指预先推测。推测,最为重视的是逻辑的运用。一切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在逻辑的梳理之下,或许潜藏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预测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准确的预测却并非...
高 老师点评: 对于“预测”的涵义判断有偏差,范围太窄,仅限于人生、未来一类,没有放开眼光。立意角度上,“乐于接受”和“不以为然”的两个态度几乎没有提及,而是直接站在了如何预测这个方面,有些偏题。举的事例不够贴切,叙述得也不是很清楚。
24672 0
huyuxin2018
高三
2018-04-02 00:02:55
(空格)《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慎其独也。”我认为,在“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的今天,人们首先要做到“慎言”。(空格)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认为,原始人类群落的核心在于“八卦”。即人们通过一起对于某一事件的评头论足来维持部落的团结。而在当代,“评价他人的生活”也在起着维持社...
钟离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啊,非常高兴可以批改到你的作文,你的作文存在如下的问题或者现象:问题一:作者的中心论点是“谨言”,本文共分为8个段落,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开门见山很好,然而二、三、四段都是在论证自我言论对于现代社会的正面意义,对于中心论点的意义不大,占用的篇幅太多,详略不当。 问题二:论据太少,虽然引用了名人名言,但是更多的实力论证会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采,饱满的事例论证不仅有助于中心论点的论证,也会成为文章的加分项。 问题三:议论文从文章结构来说,文章的末端起着再次点明中心论点,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本文末段的“所以,慎言”未免太过简单和草率,也丧失了深化文章题旨的机会。表扬一:作者对于名人名言的引用,可见一定的素材积累,很不错,继续努力。表扬二:可以将“谨言”这一文章中心论点和“全球化”、“全球村”联系起来,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如果可以对于这方面着重详写,会更好。表扬三:从整个文章的阅读来看,作者的语言功底不错,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很不错。
24073 0
hh2019
高二
2018-04-01 15:16:51
对于规划与否,人们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说做好长远的规划,可以让自己有目标去努力和奋斗。然而,有人却说与其奢谈长远的规划,不如保留一些不确定性,让自己去寻找和发现。在我看来,我们只有做好长远的规划,才能将成功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成功的人往往会做好长远的规划,这让他们看清自己的目标,认识到自己与目标之...
高 老师点评: 第一节表明自己的观点是要长远规划,可第四节又肯定了不确定性的内容,前后矛盾。其次,关于这个不确定性的描述,理解有误差。不是突出灵活变通的大智慧(灵活变通固然重要,但和长远计划并不矛盾),材料里的不确定性的意思是拥抱未知、享受生活的各种不确定性的心态,所以这根本是两个事情。灵活变通可以作为挖层次的一个点,但不能和材料里的不确定性混淆了,否则会失分更多。接着结尾又突然回到了长远计划,一点过渡都没有,文意产生了割裂。例子衔接不够自然,且不够契合论点,有些生硬。要体现辩证思维,两边都要考虑利弊,然后取中庸之道。所以在文章开头写中心论点的地方,更不能扣死了。
24167 0
Caroline02
高一
2018-03-31 20:19:30
高 老师点评: 例子的衔接和引入比较生硬,不自然。事例缺乏分析,导致与中心有隔阂,存在例子堆砌现象。立意较浅,角度不新,论述停留在表面。中心不够明晰,“思考”是个很大的词,它的内涵可以有创新、质疑、保持独立人格、预测、总结经验等等等等——一切关乎智慧的行为都可以说是“思考”。但是文章对于“思考”的涵义未免以偏概全了,所以最好换个更妥帖的词。
24219 4
liuziru2021
初三
2018-03-31 15:24:35
我常在想,历史是如此沉重地碾过泛黄的史册。扑面而来的远古的风和千百年前沙场卷起的尘埃,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而我们能这亘古不变的大千世界留下痕迹吗?我不知道。我以为雨总是无情的,此刻倾盆大雨,濯洗天地,却在雨停后不多时,悄然消弭,不留痕迹。而当我伫立在历史的屋檐下,我看到的并非如此。"随风潜入...
邢 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总体上来说写得非常不错。将痕迹理解为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思考的深刻程度已远超同龄人。文笔功底很深厚,像诗一样很美的散文。设计的结构也有深意,从开头提出问题,到最后给出自己的答案,首尾呼应。不再多夸,确实是一篇好文章!继续加油!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