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 0
Liuyuanyuan985
高三
2024-12-01 12:16:26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在我看来,这的确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发问中成长,在结论中反省。小时候喜欢发问,往往是由于刚来到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有着最初始,最纯粹的好奇,发问是他们了解世界的钥匙。而结论往往是一个概括性的结果,当人们长大成年后,往往倾向于选择相信这些经过抽象的...
麻 老师点评: 该文思路很明确,秉持推动结合发问与结论的理念,全文紧扣主题,但语言表达力实在偏弱,事例运用及文采不足,使得文章一直在空说理,且缺少审美价值。结构上,无明确的论述结构和次序,论点太简单导致文章重心失衡,多段论述在讲同一件事,仅反观现实一段有延伸。
1384 0
王琛雅
高三
2024-11-23 18:16:53
作家作家伍绮诗说:“我们终此一生中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在如今多元的世界里,我们活在他人肆意评判中,更加渴求坚持自我。而获得理想人生,往往并非一味地坚持自我。对于自我的认知固然是重要的,经历了工业化道路与改革开放这些可参考可借鉴的阶段,我们所处在精神、文明、心灵方面再发展阶段,我们...
teacher-A 老师点评: 你的标题是“明自我之方位,通时代之革新”,对“自我方位”的论述还是比较贴切的,但是对“时代革新”方面的论述没有涉及,后面几段直接延伸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范围延伸的太长,反而有些跑题。前面几段的切入还是不错的,看得出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但是对于素材的描写还不够灵活,事例是为了论证论点,不需要详细叙述,要把事例与论点融合,才能达到效果。
1349 0
陈安安
高一
2024-11-22 14:31:46
破茧之蝶,必经痛苦。巨大的挣扎化为它冲向天空之力量,由外力帮助后的“破茧”则导致蝴蝶匍匐于地。软弱无力的翅膀经不起天空的考验,羽翼于挫磨中丰满。历史滚滚长河中一展风华的文人是如此。乌台诗案可谓苏轼人生的重创,自此一贬再贬。淤积于心中的苦闷,在一年年的挣扎中,化茧成蝶,淬炼了最优秀的诗篇。苏轼在困顿的...
语文 老师点评: 作文中很好地抓住了题目中关于‘挣扎与成长’的核心主题。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你成功地将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与人类在困境中成长的经历相结合,论证了‘挫折是成长的必要条件’这一中心论点。你的论据丰富且有说服力,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使用了丰富的历史事实作为论据,例如提到苏轼在困顿中磨练意志,最终在大宋词坛中一飞冲天。这些事实论据具体且具有说服力,能够有效地支持你的论点,展示了在逆境中成长的主题。这样的论据让你的文章更具深度和历史感。在论证结构上展现了一定的逻辑性,能够通过历史和文学的例子来支持中心论点,展示了挫折与成长之间的关系。文章通过苏轼和历史变迁的例子,试图说明困境如何造就成功,
1389 0
陈安安
高一
2024-11-19 14:34:41
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今天,便让我们站在鲁迅这位中国近代文化史巨人的肩上,一睹他的世界。亘古不变的抗争精神。《死火》一文中,留死火于冰谷,为冻灭,带死火出冰谷,为烧完。简短的文字之下,是鲁迅对抗争精神的深刻阐释:与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创造出的身处两难境地的死火,是对于人生所有不完美路口...
语文 老师点评: [优点]1.你在作文中成功地选择了鲁迅作为阅读发现的对象,并通过他的作品和精神传达了深刻的思想。你能够从鲁迅的抗争精神、爱国情怀和童真生活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展现了你对鲁迅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这种多角度的分析使得你的文章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哦!2.你的作文中引用了鲁迅的《死火》和《接野先生》作为事实论据,这些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选择都很好地支持了你的论点。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你成功地展示了鲁迅的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这些论据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和说服力!
1401 0
linxy2026
高二
2024-11-16 22:49:06
先人已在《礼记》中传达给我们“致知在格物”的智慧,这一句话也被各大高校化用为校训。但有人却认为,“致知在格物”的道理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需求。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致知在格物”意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是指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要通过推究考察来获得答案。诚然,在乡土社会中,闭塞的生活环境、知识匮乏、渠道甚少...
teacher-A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文章:就本篇文章来看,已经达到了一篇作文的要求,切合题意,符合逻辑,论述有理,是一篇优秀作文。文中有些语言表述上的小瑕疵,希望可以继续优化,再下笔前再谨慎一点,会有更大进步。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