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3 0
Liuyuanyuan985
高三
2024-12-01 12:16:26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在我看来,这的确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发问中成长,在结论中反省。小时候喜欢发问,往往是由于刚来到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有着最初始,最纯粹的好奇,发问是他们了解世界的钥匙。而结论往往是一个概括性的结果,当人们长大成年后,往往倾向于选择相信这些经过抽象的...
麻 老师点评: 该文思路很明确,秉持推动结合发问与结论的理念,全文紧扣主题,但语言表达力实在偏弱,事例运用及文采不足,使得文章一直在空说理,且缺少审美价值。结构上,无明确的论述结构和次序,论点太简单导致文章重心失衡,多段论述在讲同一件事,仅反观现实一段有延伸。
1263 0
邹羽涵
初三
2024-11-30 13:31:52
悠长的岁月河流中,总有一些画面定格成永恒,如同一帧帧温馨的胶片镜头,不经意间触动心弦。其中一个泛着暖黄色的底片,便是在一个春日午后,母亲手把手教我熨衣服的情景,在心间回荡,温暖而明亮,如同春日午后的阳光,柔和而治愈。那日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地板上,家中的每个角落都被染上了金色的光辉。我将衣架上的...
teacher-B 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充满爱的场景,让人仿佛沐浴在午后暖黄色的阳光里。同学通过熨衣服这一日常活动,展现了母爱的温暖与深沉。
1284 0
邹羽涵
初三
2024-11-30 13:24:57
又一张宣纸写尽,看着仍可圈可点的“道”字,那十二处笔画的拐弯,要么全然仓促,要么皆是踌躇。脑海中不禁反思:我为何要停了练字,又为何要重新开始?想起那春节时偶然遇见了正在贴春联的书法师傅——右手执一胶刷,左手托着黑红色的春联,眼中透着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与热爱。看了一会,他与我交谈,知道我许久不碰纸笔后,...
teacher-B 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可以看出同学的文笔不错的,一些句子很生动优美。但是在中心主题的把控上,这篇文章有点欠缺(没有重点去描述产生这一“拐弯”的前因后果,看起来似乎是因为师傅说了一句话)。
1385 0
王琛雅
高三
2024-11-23 18:16:53
作家作家伍绮诗说:“我们终此一生中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在如今多元的世界里,我们活在他人肆意评判中,更加渴求坚持自我。而获得理想人生,往往并非一味地坚持自我。对于自我的认知固然是重要的,经历了工业化道路与改革开放这些可参考可借鉴的阶段,我们所处在精神、文明、心灵方面再发展阶段,我们...
teacher-A 老师点评: 你的标题是“明自我之方位,通时代之革新”,对“自我方位”的论述还是比较贴切的,但是对“时代革新”方面的论述没有涉及,后面几段直接延伸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范围延伸的太长,反而有些跑题。前面几段的切入还是不错的,看得出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但是对于素材的描写还不够灵活,事例是为了论证论点,不需要详细叙述,要把事例与论点融合,才能达到效果。
1350 0
陈安安
高一
2024-11-22 14:31:46
破茧之蝶,必经痛苦。巨大的挣扎化为它冲向天空之力量,由外力帮助后的“破茧”则导致蝴蝶匍匐于地。软弱无力的翅膀经不起天空的考验,羽翼于挫磨中丰满。历史滚滚长河中一展风华的文人是如此。乌台诗案可谓苏轼人生的重创,自此一贬再贬。淤积于心中的苦闷,在一年年的挣扎中,化茧成蝶,淬炼了最优秀的诗篇。苏轼在困顿的...
语文 老师点评: 作文中很好地抓住了题目中关于‘挣扎与成长’的核心主题。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你成功地将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与人类在困境中成长的经历相结合,论证了‘挫折是成长的必要条件’这一中心论点。你的论据丰富且有说服力,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使用了丰富的历史事实作为论据,例如提到苏轼在困顿中磨练意志,最终在大宋词坛中一飞冲天。这些事实论据具体且具有说服力,能够有效地支持你的论点,展示了在逆境中成长的主题。这样的论据让你的文章更具深度和历史感。在论证结构上展现了一定的逻辑性,能够通过历史和文学的例子来支持中心论点,展示了挫折与成长之间的关系。文章通过苏轼和历史变迁的例子,试图说明困境如何造就成功,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