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9 0
黄冬烨
高三
2024-12-09 22:24:29
有人说:“我们出来观赏自然山水,就只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吗?”可事实果真如此吗?诚然,发朋友圈这一动作,满足了个人的社交需求与自我需求,不仅使人们能在旅途中向亲朋好友分享个人精彩的体验与喜悦心情;而且能帮助人们留存住快节奏时代下繁忙日常的夹缝中的美好,在后续快要被挫折击溃的瞬间给予自己新的力量。其中不...
teacher-G|teacher-G 老师点评: 标题跟全文的立意不符,并且含义不清。文章整体立意明确,辩证地看待了发朋友圈的行为,但行文的逻辑结构不太清晰,在这方面可以着重锻炼一下,多积累一些议论文的结构模式,面对此类题目可以快速套用。
1229 0
Liuyuanyuan985
高三
2024-12-07 20:56:54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在我看来,这的确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发问中成长,在结论中反省。小时候喜欢发问,往往是由于刚来到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有着最初始,最纯粹的好奇,发问是他们了解世界的钥匙。而结论往往是一个概括性的结果,当人们长大成年后,往往倾向于选择相信这些经过抽象的...
语文 老师点评: 优点: 1.观点明确,论述有力:你在文章中明确提出“在发问中成长,在结论中反省”的观点,并通过多角度的分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你提到童年时期的好奇心与成年后对结论的依赖,以及现代社会对工具理性的追求,这些论述都很有说服力。 2.逻辑严谨,层次分明:文章结构合理,段落之间过渡自然,逻辑关系清晰。每一段都有明确的论点,并且能够很好地支撑你的中心思想。 3.举例恰当,增强说服力:你举了哥白尼打破“地心说”和苏格拉底的“质疑式对话”等例子,这些经典案例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还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1230 0
hyk002025
高三
2024-12-05 14:39:13
现代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对人还是对事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无论何事,都应严格对待,也有人认为宽松的方式更能取得良效。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较为片面。的确,现在的人们每天生活压力巨大,特别是青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想要以宽松的方式来做事,但奈何事实不许,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如果以宽松的方式...
teacher-B 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探讨了现代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待人和事的两种不同态度:严格与宽松。文章通过多个例子和分析,指出这两种态度各有利弊,并强调在重要事务上需要严格对待,而在平时则应适当放松,保持松紧有驰的态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1258 0
chenjingxing2026
高二
2024-12-01 22:22:55
teacher-G|teacher-G 老师点评: 第一段(批注)立论基本可以,语言表达可以再凝练一点。第二段(批注)"对世界而言...”这句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例举了中西思想家因为各自不同的思想而使人类文明百家齐鸣,论据不错,但论述薄弱了一点。第三段(批注)”信息茧房“用的不错,紧跟社会热点。”永远看不见光明“这个表述不准确,柏拉图洞穴隐喻的内涵再去深入了解一下。第四段(批注)不确定性用的不太准确,这段想要论述有些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是伪造、故意诱导的。立论的论点可以更清晰一点,斯大林的例子可以再丰富些。第五段(批注)这段论点不清晰,像为凑字数而写。可以从“博采众长、吸收多角度的观点,在不断的质疑和反思中,形成自己的个人观点。"的方向展开论述。
1242 0
Liuyuanyuan985
高三
2024-12-01 12:16:26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在我看来,这的确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发问中成长,在结论中反省。小时候喜欢发问,往往是由于刚来到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有着最初始,最纯粹的好奇,发问是他们了解世界的钥匙。而结论往往是一个概括性的结果,当人们长大成年后,往往倾向于选择相信这些经过抽象的...
麻 老师点评: 该文思路很明确,秉持推动结合发问与结论的理念,全文紧扣主题,但语言表达力实在偏弱,事例运用及文采不足,使得文章一直在空说理,且缺少审美价值。结构上,无明确的论述结构和次序,论点太简单导致文章重心失衡,多段论述在讲同一件事,仅反观现实一段有延伸。
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