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批改秀 >  

全部 初中 高中 < 4/447 页 >

  • 陈安安 高一 2025-02-26 23:08:37

    《甜苦于劳动中交织》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劳动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要素。当人们提及劳动时,劳动之“苦”和劳动之“美”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方向往往同时出现。或许有人困惑,这矛盾的双方为何如此默契?劳动中饱含苦涩。农忙时,无论老少无论晴雨,都有繁重的农活压在肩上。或是成百上千次的弯腰插秧,或是开水渠时一刻不停地撬...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C+
  • 懂你

    449 0

    陈安安 高一 2025-02-26 23:06:33

    《懂你》清闲时随手翻开的一本书,造就了你我的羁绊。我沉浸于蔡元培先生黄钟大吕般的人格气韵中,不求一同穿越于那个电闪雷鸣的时代,只求懂你。懂你的生命曲线。戊戌变法的失败是你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与其说是从中惊醒,不如说是灵魂的苏醒。从此你头也不回地离开宦海,无涯轻舟,愈驶愈远。你力排众议,带着仅孙中山一...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优点】1.文章思想内涵丰富,对蔡元培先生的人格、用人理念等方面的理解深刻且独到,能从宏观和细节上展现其伟大之处,体现出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认知水平。2.整体思路清晰,以“懂你”为情感线索,从生命曲线、用人魄力等方面层层递进,结构完整,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如从讲述蔡元培先生成为北大校长的经历过渡到他的办学理念,逻辑连贯。3.素材丰富多样,既有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具体事迹,如吸纳辜鸿铭等旧派学者,又有对其理念的深入解读,还有对他在五四运动等大事件中角色的阐述,通过多方面素材全面展现人物形象。4.语言优美有文采,运用了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学性。【需要改进的地方】1.字数不足。2.思想内容可以更丰满些。3.在描述蔡元培先生不同阶段经历时,部分内容的衔接稍显生硬。4.部分素材表述较简略。5.存在一些表述不够准确的地方。

    C+
  • 向新而行

    450 0

    范天悦 初二 2025-02-22 20:32:21

    向新而行、悠扬的琴声从指尖开始飘扬,黑白的琴键从指尖开始飞舞。这一次,我不再执迷于成绩。带着最纯粹的热爱,向新而行。儿时,妈妈因为我突出的音乐天赋给我报了钢琴课。我喜欢琴键发出的那些清脆的声音,享受指尖在琴键上跳动的时光。面对一场场难关,我始终抱以积极的态度。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师家长都建议我通过考级...

    语文 老师点评: 优点-主题鲜明:文章紧扣“向新而行”这一主题,以自身学琴经历为线索,清晰展现从追求成绩到回归热爱的心态转变,传达出不忘初心、积极转变的思想,让读者能迅速把握核心。-叙事完整:按照时间顺序,从儿时学琴的热爱起始,到成长过程中因外界因素迷失,再到后来在老师引导下找回初心,有起因、发展、转折和结局,情节连贯自然。-情感真挚:真实地表达了在学琴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如儿时享受弹琴的快乐、面对学业压力和成绩追求时的迷茫、重寻热爱后的坚定,使读者容易产生共鸣。-细节描写:文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如“窗外的梧桐树在秋风下沙沙作响,我低下头”,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自己当时内心的迷茫与不安。缺点-语言表述:整体语言较为平实,修辞手法和优美词汇运用较少,缺乏文采和感染力,难以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冲击。比如描述琴声“悠扬的琴声从指尖开始飘扬,黑白的琴键从指尖开始飞舞”,表述比较普通。-人物塑造:文中涉及老师这一人物,但其形象刻画不够丰满,仅通过语言描写展现老师对“我”的提醒,未能进一步挖掘老师的性格特点和对“我”的深远影响。-结构安排:部分段落之间的衔接稍显生硬,缺乏过渡性语句使内容更自然流畅地衔接。例如从回忆儿时学琴到讲述后来心态变化,衔接不够巧妙。

    B
  • 王琛雅 高三 2025-02-22 13:05:35

    卢梭曾写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生活就像一场舞台剧,被既定的剧本牵引着向前,所谓的“责任”仿佛束缚着对自由的追求。但于我之见,责任与自由并非完全对立。毋庸讳言,我们的行为被他人指定的标准所评判,社会价值下形成的道德标准与应尽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因常常不得不为不想为之事,责任...

    teacher-C|teacher-C 老师点评: 文章深入探讨了责任与自由的关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责任与自由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作者通过引用多位哲学家的观点和历史人物的事迹,有力地支持了自己的论点,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到的思考。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开篇引出话题,随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述,深入剖析了责任与自由的关系。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举例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升华,使得整篇文章浑然一体。文章在素材运用上较为丰富,引用了康德、伊壁鸠鲁、弗洛伊德等多位哲学家的观点,以及刘和珍君、白莽、柔石、史铁生、海子、西西弗斯等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些素材有效地支持了作者的论点,但部分素材的引用略显简略,如果能够进一步挖掘其内涵或背景,将更具说服力。文章语言流畅,表达准确。作者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使得整篇文章读起来既深刻又易懂。

    B+
  • 探索

    500 0

    lishiqi2030 高一 2025-02-14 12:38:59

    语文D 老师点评: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评价如下:&nbsp;问题一:中心论点的提出过于拖沓,一般更推荐以一段式的“素材分析+中心论点”的提出,这样对于主题的表达而言更为直接,不至于拖泥带水,消磨老师的耐心,也方便用更多的文笔进行下面的事情。问题二:本篇文章大多情况下语言还是比较好的,但是部分语言不够凝练,不利于文章的议论和论证,也不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升华,这里需要注意。表扬一:对于事例论证的运用还是比较不错的,文章的可读性强,内容充实,能够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还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也要对其它论证手法加以研究和运用了,例如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手法。

    B-
< 2 3 4 5 6 ... 447 >
榜单

勤奋榜 进步榜 高分榜

    批改秀
      好素材换一批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