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找素材 >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地图触发的智慧火花

加入素材篮X

X 你的素材篮已满!去腾个位置

收藏到我的素材库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我的分类

备注功能,方便后期作文素材的灵活使用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确认收藏

收藏成功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地图触发的智慧火花

4479   

1487   

2223

1914年,德国一位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纳病倒了。躺在病床上,他的脑子却一刻也不肯闲下来,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他很有兴趣地看着看着,有一个现象使他感到很奇怪。大西洋两岸,西岸的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的凹进去的几内亚湾,一边像是多了一块,一边又像是少了一块,正好能够对起来。再仔细看看,巴西海岸每一个凸出部分,在非洲沿岸几乎都有凹进的一块相对应,而在巴西海岸每一个凹进的海湾在非洲沿岸又几乎都能找到凸出的一块相对应,也正好对起来。“会不会是一个整块被分到两处,留下的痕迹?”这触发的智慧火花,终于演化为—门新的学说——大陆漂移说。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2223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叩诊法的发明——由父亲敲击酒桶得到的启示

    9487   3172   4757

    有位奥地利医生叫奥斯布鲁格,他父亲是个卖酒的,为了判明高大的酒桶里还有没有酒,这位父亲经常用手在桶外头敲敲,然后由声音判定桶里还有多少酒,是满桶还是空桶。父亲的这一做法启发了他,他由此推论,人的胸腔腹腔不也像只桶吗?医生敲敲病人的胸腔腹腔并细心听听,不就可以由声音判明他的病情了吗?于是,他细细钻研,认真总结,终于发明了著名的诊病方法一一叩诊。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威尔逊:反射的阳光激发了灵感,解决了难题

    4007   1335   2011

    19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开始建造,负责人是物理学家威尔逊。铺设中出现了一个技术难题:电缆终端的电信号太弱,现有技术根本无法接收到信号。大家一筹莫展,威尔逊更是无比郁闷。有人看到威尔逊发呆的模样,决定捉弄他一下,用一面小镜子把阳光反射到他的脸上。在强光的刺激下,威尔逊突然跳了起来:“有了,有了!”原来,反射的阳光激发了他的灵感,他抢过镜子,对着阳光晃动,镜子只转动了一丁点儿,反射的阳光却改动了很长一段距离。 利用这个放大的原理,威尔逊发明了镜式电流电报机,解决了电缆终端电信号太弱的技术难题。 灵感是思考的产物,沉浸在思考中的人,对世间的启迪最为敏感。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李比希的思考:搅拌声与颜料质量有何关系?

    4547   1506   2267

    一次,李比希在一个工厂看到工人们正在大铁锅中用力搅拌,几个工人轮流操作,人人累得满头大汗。问其原因,工人回答:“这种染料叫‘柏林蓝’,是一种绘画颜料。搅拌的声音越大,‘柏林蓝’的质量就越好。”李比希觉很有趣,便开始思索其原因:搅拌声与颜料质量有什么关系?染料总不会爱听音乐吧!那么,一定是摩擦在起作用,一定是铁棒磨蹭铁锅,有铁屑落入溶液,才使“柏林蓝”产生了变化。李比希想通后,写信告诉那家工厂,让他们在溶液中加入含铁的化合物。 工厂照做了,果然生产出了质量更好的“柏林蓝”。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也许你就会做出出色的发明。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达尔文: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物种是变化的

    4834   1612   2422

    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整日思考着一个问题:自然界的奇花异树,人类万物究意是怎么产生的?他们为什么会千变万化?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在脑海里越来越深刻,逐渐使他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1832年2月底,“贝格尔”号到达巴西,达尔文上岸考察,向船长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当他们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时,达尔文意外地在山顶上发现了贝壳化石。达尔文非常吃惊,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贝壳怎么会跑到高山上了呢?”经过反复思索,他终于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达尔文脑海中一阵翻腾,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
    加入素材篮 收藏
  • 王筠掷葫于地,卢郢掷下石球,文已成竹在胸

    3627   1208   1819

    南北朝诗人王筠,好玩葫芦,写诗也离不开葫芦。每当构思时,就注水于葫芦内,水满后倒掉再注,如此循环不止。一旦掷葫芦于地,诗已成竹在胸,下笔立就。五代南唐的卢郢,好玩石球。他写文章时,常拿一个重达百斤的石球来玩,一旦构思成文,便掷下石球,由自己口授,小吏笔录,不一会儿就写成一篇文章。
    加入素材篮 收藏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