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素材篮X

X 你的素材篮已满!去腾个位置
首页 >  找素材 >  
共 35 个结果
素材类型
热门标签
全部标签

收藏到我的素材库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我的分类

备注功能,方便后期作文素材的灵活使用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确认收藏

收藏成功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综合排序 人气最高 最近更新 收藏最高 <  1/2页 >
  • 丘吉尔:对伟人忘恩负义,是民族成熟的标志

    理性 成败 成长 风度

    1945年5月7日,丘吉尔以战时首相的身份,向整个英国宣布了战争胜利的消息。数日后,战时内阁解散,英国国内生活恢复到和平时期的样子,新一届大选即将开始。在两个月后的大选中,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领导战时英国经历血雨腥风走到最后胜利的丘吉尔输了。对此,丘吉尔引用古罗马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本民族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成熟的标志。”

    加入素材篮收藏

    12094

    4026

    6050

  • 福勒效应:人们会将自己与模糊的描述相对应

    远见 理性 信任 科技

    研究发现,面对一个模糊的描述,人们往往会将它与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这种倾向叫作“福勒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现验证”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富勒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对占星术、塔罗牌、心理测试游戏等信以为真。

    加入素材篮收藏

    7754

    2571

    3871

  • 苏格拉底:不看他对我如何,看他对别人如何

    观察 观点 换位 理性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一起在一片幽静的树林里散步。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好!”苏格拉底问:“为什么这么说?”柏拉图说:“他经常挑剔您的学说,并且不喜欢您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柏拉图很迷惑地问:“您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他的老师十分尊敬,从来没有对老师有不恭敬的行为;他对朋友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帮忙改正;他对孩子很友善,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非常富有同情心,我曾经亲眼看见他搜出身上最后一个铜板,放进了乞丐的帽子里……”“但是,他对您不那么尊敬!”柏拉图说。“孩子,问题就在这里,”苏格拉底抚摸着柏拉图的肩头,慈爱地说,“一个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待别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所以,我看人,从来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待别人如何。”

    加入素材篮收藏

    7009

    2343

    3511

  • 塔西佗陷阱:一旦公信力丧失,一切都会丧失

    好恶 信任 理性 治国

    塔西佗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曾出任执政官,他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时,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这个见解成为西方政治学著名定律之一,即“塔西佗陷阱”。也就是说:一旦公信力丧失,无论你说真话假话,干好事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干坏事。

    加入素材篮收藏

    6525

    2174

    3260

  • 疑人偷斧:主观成见乃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

    理性 质疑 观察 评价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象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观察那个孩子的神色,也象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象是偷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 过了几天,他在刨土坑的时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他自己遗忘在土坑里了。从此以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一举一动丝毫也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了。 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我们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加入素材篮收藏

    5095

    1703

    2558

  • 马可·波罗: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

    差异 理性 真相 理解

    忽必烈问马可:“回到西方后,你还会把讲给我的故事再讲给你们那里的人听吗?”“我讲啊,”马可回答,“但是听的人只记着他希望听到的东西。你以慈悲侧耳倾听我描述的是一个世界;我回家后,第二天在搬运工和贡多拉船夫中流传的却是另外一个世界;而我晚年如果成了热那亚海盗的俘虏,跟一位传奇小说家同囚一室,口述一次,那又将是另外一个世界。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

    加入素材篮收藏

    4993

    1663

    2502

  • 保罗·盖蒂:用理性力量战胜习惯,成功戒烟

    理性 习惯 志向 反省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经是个大烟鬼,烟抽得很凶。有一次,他度假开车经过法国,天降大雨,开了几小时车后,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吃过晚饭,疲惫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他想抽一根烟。打开灯,他自然伸手去抓睡前放在桌上的烟盒,不料里头却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寻衣服口袋,毫无所获,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发现他无意中留下的一包烟,结果又失望了。这时候,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关门了,他唯一希望得到香烟的办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因为他的汽车停在距旅馆有一段距离的车房里。越是没有烟,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烟瘾的人大概都有这种体验。盖蒂脱下睡衣,穿好了出门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盖蒂站在那儿寻思,一个所谓知识分子,而且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没多会儿,盖蒂下定了决心,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脱下衣服换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几分钟就进入了梦乡。从此以后,保罗·盖蒂再也没有拿过香烟,当然他的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世界顶尖富豪之一。

    加入素材篮收藏

    4972

    1642

    2481

  • 人们最讨厌的国家,往往也是自己学习的对象

    好恶 风度 学习 理性

    韩国《中央日报》曾发放了7万份调查表,想知道本国公民最讨厌哪个国家。结果显示,半数以上韩国人最讨厌日本,其次是中国,排在第三位的是同胞朝鲜。但韩国人在讨厌的情绪之外却有难能可贵的地方,他们一面讨厌日本,一面又将日本列为“最应该学习的国家”;一面抗议美国在韩驻军,一面又认为它是仅次于日本的学习对象。 这一现象在欧美同样存在,天性乐观的巴西人不满意美国人自以为是;德国人觉得法国人只会夸夸其谈。每到一处,都可以听到当地国民对他国的不满。但饶有意味的是,巴西交通道路设计正是参考了美国公交系统的设置,才缓解了国家的道路运输压力;德国人做再生能源计划,融资办法是从法兰西银行的理财产品中得到的启示。

    加入素材篮收藏

    4652

    1537

    2308

  • 道尔顿:因送礼物,引起他对色盲问题的研究

    长短 理性 科技 探索

    1791年的圣诞节,好久没有回家的道尔顿,买了一双长袜,作为圣诞礼物送给母亲。当道尔顿亲手把礼物放在母亲的手中时,母亲有些踌躇了。道尔顿忙问:“您不喜欢吗?”“不,这袜子的质量很好,只是颜色太鲜艳了。”母亲不好意思地说。道尔顿诧异了。这明明是一双灰色的袜子,母亲为何说鲜艳呢?于是他再次向母亲解释:“现在像您这样年龄的人,都穿这种蓝灰色的袜子,它根本也不鲜艳呀!”母亲有点生气了,她抬高嗓音说道:“这颜色鲜艳得像樱桃一样红,你怎么说是灰色的呢?”道尔顿感到十分奇怪。但他马上意识到了,可能是自己的眼睛或母亲的眼睛出了问题。为了证实自己的预感,他又叫来了弟弟,可是弟弟也说长袜是蓝灰色的。此时,道尔顿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又找来了几个朋友,朋友确认的颜色却与母亲的一样。“这就奇怪了,难道是我和弟弟的眼晴有问题?”道尔顿陷入了沉思。经过多次试验,他证明自己和弟弟对鲜艳的粉红色,毫无感觉。他们从出生以来,就不知道熟透了的樱桃是这样的颜色。由此,道尔顿开始了这个问题的研究。1794年,他出版了《关于各种颜色显现程度的反常事例》,开创了人们对色盲问题研究的新领域。

    加入素材篮收藏

    4534

    1501

    2262

  • 苏必克陷阱:有人付出2050元买一张千元钞票

    价值 理性 心态 竞争

    —次鸡尾酒会上,主持人宣布拍卖一张千元大钞,大家以50元为单位互相竞价,出价最高和第二高的两人,都要如数付给他所开的价钱,但只有前者获得这张钞票。接下来,大家开始此起彼伏地竞价。当价钱抬高到500元时,只剩三四个人在竞价,最后,只剩下甲乙两人相持不下。当甲喊出“950元”时,乙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1050元。”会场里出现一阵小小的骚动。主持人转而得意地看着甲,等待他加价,或者退出。甲咬一咬牙,说:“2050元?”人群里出现更大的骚动。此时,只见乙摆摆手,表示退出这个“疯狂的拍卖”。结果,甲付出2050元买到那张千元钞票,而乙则平白付出1050元?两人“平分秋色”,各自损失的1050元都入了主持人的荷包。这就是著名的游戏“苏必克陷阱”,它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家苏必克发明的。

    加入素材篮收藏

    4383

    1456

    2186

  • 曾昭抡:只说你看到的,别把你的猜测加进去

    冷静 远见 信息 理性

    1941年,西南联大化学系教授曾昭抡率领由大学生组成的“川康科学考察团”赴凉山彝区考察。这天,他们正赶路之时,一个学生突然急匆匆地跑过来,神色慌张地对曾昭抡说曾先生,不好了,彝族的几个同胞要来把我们掳去当‘娃子’(奴隶)了。”这个学生话音一落,其他学生立刻紧张起来,只有曾昭抡教授仍气定神闲。“曾先生,你不相信我的话吗?”这个学生疑惑地反问,“你为什么不赶快采取措施呀?”曾昭抡心平气和地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几个彝族同胞手里拿着刀聚在一起,一定是在商量怎样抓住我们。”学生回答。曾昭抡敛了神色,认真地说:“只说你看到的,别把你的猜测加进去。”学生愣了片刻,顿时羞愧地低下了头。后来,他们才知道,那几个彝族同胞拿着刀只是在商量如何对付一头野猪,丝毫没有伤害他们的打算,这之后,学生们不由得对曾先生更加敬佩起来,“只说你看到的”也成为他们交际中的行为准则。

    加入素材篮收藏

    4387

    1460

    2199

  • 反转新闻:面对一条新闻,舆论态度迅速逆转

    理性 象征 权威 网络

    近来舆论空间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叫“反转新闻”。面对一条新闻,舆论的态度迅速发生着逆转,而且往往只在瞬间。比如近来厦大校长被本校一副教授炮轰“食堂耍特权”:教工食堂在饭点常常无好菜可吃,而校长出现时服务员马上端出丰盛菜肴。借此批评校长身上的官气和学校的行政化。因为是教师批评校长,而且是批评大家深恶痛绝的官本位和行政化,舆论一开始条件反射般站在教师那边。随后,校长指责举报不实,称那位副教授被举报学术不端正在接受调查,于是,不少人又迅速转移炮口,将矛头指向了那位副教授。类似的“新闻反转剧”很多,究其原因,是人们易将人和事“标签化”。 在复杂、多变的事情面前,人们在简单、现成的语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感觉到了把握形势的力量,这就是罐头思维。标签,其实也是一个罐头,它免除了一些人的思考,却在简化和扭曲事实中误导了受众。

    加入素材篮收藏

    4362

    1458

    2183

  • 苏格拉底:当发野的驴踢你时,你会还脚吗?

    风度 理性 包容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加入素材篮收藏

    4377

    1455

    2178

  • 由冰心想到的写作原则:感人以情,服人以理

    真诚 语文 理性

    著名的女作家谢冰莹有一次在图书馆阅读,书中内容勾起她对孩子的思念,于是提起笔写下来。而且愈写愈难压抑思子的情怀,竟然泪如泉涌,就这样一字一泪将作品完成,然后随手装入信封寄给报馆。但是回到家她又后悔了,想自己那么冲动之下的作品,一定十分肉麻,会引人笑话。未料作品发表之后,竟然收到许多读者来信,表示深受感动。 写文章的人都有经验,当情感洋溢的时候,常下笔万言不能自已。但是心情冷静之后,再看写好的作品,又觉得当时太冲动。至于情感奔放时如果压住不写,等到后来再提笔,则可能已经失去了感觉。如何把握情感,适时而发,适时而写,实在是件难事。 我认为,写抒情文时,必须将感情充分发挥;作论说文,则当加以收束。因为情感奔放时,能使我们将心中的一切,毫无阻碍地倾吐出来,文辞不见得华美,文法也不一定周到,却能获得最诚挚感人的作品。至于写论说文,如果一时冲动,只求畅快地发挥而忽略了细细的推敲,又容易失之偏颇。必须冷静思考之后,才能写出最佳的作品。发乎至诚的作品是真挚,强说愁的作品是造作;客观的论理常公正,主观的论理常独断。属于至情的文章可以立即发表,关乎论理的文章,则应该再三省思之后才岀手。

    加入素材篮收藏

    4350

    1441

    2162

  • 晏婴:随机应变用欺骗方法让齐景公离开爱妾

    责任 真相 劝告 理性

    齐景公的爱妾婴子死了,齐景公守丧,三天不吃饭,坐在那里不离开,左右群臣多次劝说,不听。晏婴进来说:“外面来了一个术士和一个医生都说:‘听说婴子病死了,他们愿来救人。’”齐景公听了大喜,马上就起来了,说:“她的病可以治好吗?”晏婴说:“这是客人说的,他一定是良医,请他试试吧。但是他们来救人时得请君离开这里,好好地去洗浴吃饭,他们还要在这里求鬼降神。”齐景公听了很高兴,就说:“好吧,我马上离开。”趁齐景公离开去沐浴吃饭之际,晏婴下令让棺人马上把死人入殓,入殓之后,他又对齐景公说:“医生治不了她的病,我们已经把她入殓,不敢不告诉您。”齐景公听了很不高兴,知道晏婴在这件事上骗了他,就说:“您以医生看病为由让我离开,然后把死人入殓又不告诉我。我这个当国君的,已经有名无实了。”晏婴说:“您难道不知道死人不能复生吗?我听说,君王臣从叫作顺,君僻臣从叫作逆。今日君不顺而行逆,对贤人礼遇很薄,对嬖妾却悲之甚哀。人死尸朽还想让她复生,哀伤害性,已经有失为君之道了。诸侯宾客听说您这样都不愿意出使我国,本朝大臣看到您这样也羞于当官。按照您的这种行为作事,不能引导好人民;顺从您的欲望,也不能保住国家。您这样是不对的。”齐景公说:“我不明白这些,请告诉我怎么做吧。”晏婴说:“国家的士大夫,诸侯四邻的宾客,都在外面等着见您,您要哭而节哀。”齐景公因为死了爱妾而悲伤过度,失去了应该把持的理智,在这种场合,用正常的办法来劝他显然不行,因此充满智慧的晏子又采用了另一种“骗”的方法,先谎说医生可以使死人复生,哄骗齐景公离开,把死人入殓,然后去劝说他。这种方式虽然不够“诚实”,但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却不失为一个最佳的方法,从这件事中最能看出晏子随机应变的能力。

    加入素材篮收藏

    4232

    1399

    2101

  • 人们向你跪拜,是因为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

    理性 身份 权威 个性

    一只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佛塔里的生活棒极了,它既可以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闲。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直到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野猫一口就把它吞了。 不要依据自己的位置来判断自己是谁。这样,有时会妄自菲薄,有时会忘乎所以。

    加入素材篮收藏

    4198

    1398

    2100

  • 乔治·居维叶:所有带蹄的动物都是食草动物

    理性 专注 冷静 勇气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是比较解剖学的奠基人,对古生物学也很有研究。一天,他的学生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当时,居维叶正在工作室里忙于实验。突然,门被两只犄角顶了开来。一个怪兽随后冲了进来,张着血盆大口,獠牙又尖又长。居维叶听到声响,抬头看了一眼,又低头做事了。事后,学生们好奇地问道:“先生,您怎么一点也不害怕?”“这很简单,因为所有带蹄子的动物都是食草动物。”他笑笑说。

    加入素材篮收藏

    4104

    1370

    2045

  • 格洛丽亚·斯坦姆:先得听听“乌龟”的意见

    观点 帮助 理性 要求

    格洛丽亚·斯坦姆,是女权主义运动的一位领导者兼作家。学生时代,在一次地理考察中,她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在史密斯大学演讲时,斯坦姆和听众分享了那次的经历:在考察中,在蜿蜒的康涅狄格河畔,我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它趴在一段路的护堤上,它显然是从河里爬出来的,经过一段土路才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它还在继续前进,随时有被汽车压死的危险。同是地球上的生物,我觉得是责无旁贷的。于是我走上前,连拉带拽,最后总算把这只大乌龟从路障上带回岸边。这期间,它不断愤怒地想咬我一口。当我正要把乌龟推回河里时,地理学教授走了过来,并对我说:“你知道,为了在路边的泥里产卵,那只乌龟可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爬上公路,结果你要把它推回河里!”我当时懊恼极了。不过,在后来的岁月里,我发现那次经历是我人生中生动的一课。它时刻提醒我不要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不管你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在做事关“乌龟”决断时,都不要忘记先听听“乌龟”自己的意见。

    加入素材篮收藏

    4015

    1329

    2008

  • 李开复:美国最成功的人中有90%是大学毕业

    教育 思想 信息 理性

    李开复在他的书中这么说道:不少网友很容易相信一些明显不合逻辑的网上谣传。例如,有网友对我说:“甲骨文公司总裁告诉大学毕业生,因为他和比尔·盖茨都是在大学没有毕业的情况下取得成功的,所以,大学的学习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这样的谣传显然是不合逻辑的,甲骨文的总裁不会说出如此幼稚的话,也不能仅从两个人的例子就得出大学无用的结论。人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大学绝对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因素——二者之间也许没有100%的因果性,但一定存在某种概率学方面的紧密联系。我们应该客观、科学地看问题,不能从一两个例子倣结论。读大学的人绝对有更大的机会取得成功。《隔壁的百万富翁》一书中的数据告诉我们,在美国有25%的人大学毕业,而美国最成功的人里有90%是大学毕业的,所以读过大学的25%的人在成功者中占有90%的比例,而没有读大学的75%的人反而要去竞争那10%的成功几率——难道这样的数字还不能说明问题吗?”为了避免轻信这种不合逻辑的推论,建议大家多学一些逻辑学、概率论的知识。除了课程之外,我相信有些强调逻辑思雄的游戏也可以有所帮助,例如桥牌、象棋、围棋甚至猜谜游戏等。

    加入素材篮收藏

    4021

    1331

    2005

  • 丹尼尔·卡尼曼:最后阶段的记忆感受最深刻

    记忆 评价 理性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的知识引人经济学,并因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得出的结论看上去颇为荒谬,甚至违反直觉。1996年,卡尼曼做了一个最为有名的实验,他研究了682名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他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病人的结肠镜检查稍做延长,即检查结束后,先不抽出管子,而是静静地放一会儿,这时候病人会感到不舒服,但已没什么大痛。做延长检查的病人(不管开始阶段有多么痛苦)事后都反应不错,觉得下次选择还是要选结肠镜而不是钡餐和X光。而那些没有延长检查时间的病人下来后则大叫:“真像下地狱啊。”卡尼曼由此得出结论:“我们在评价某种经验时,有一个时间长短的因素。也就是说,最后阶段的痛苦(或欣悦)程度决定了我们对整个事件的记忆与评价。这对我们预期某种决策以及每天利用这一‘捷径’做出上百个决定极为有用。”

    加入素材篮收藏

    3959

    1312

    1962

< 12>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