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素材篮X

X 你的素材篮已满!去腾个位置
首页 >  找素材 >  
共 60 个结果
素材类型
热门标签
全部标签

收藏到我的素材库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我的分类

备注功能,方便后期作文素材的灵活使用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确认收藏

收藏成功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综合排序 人气最高 最近更新 收藏最高 <  1/3页 >
  • 耶稣:你们谁没有犯过错,谁就先拿石头打她

    改过 劝告 反省 惩罚

    有一天,耶稣在殿里讲道,几个企图找把柄陷害他的人带来了一个女人,问他:“这个女人在行淫时被抓住。摩西法律规定,这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认为怎样?”耶稣弯下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那几个人不停地问,他便直起身来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错,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完这话,他又弯下身在地上画字。所有的人都溜走了,最后,只剩下耶稣和那个女人。这时候,耶稣站起来问她:“妇人,他们都到哪里去了?没有人留下来定你的罪吗?那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别再犯罪。” 在指责别人的时候,不妨反思:我自己没有犯错吗?

    加入素材篮收藏

    15384

    5124

    7703

  • 宫本武藏、柳生又寿郎:若加倍努力只会灭亡

    人才 反省 缓急 思想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剑客——宫本武藏,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 柳生拜宫本学习时,曾请教老师:“以徒儿的资质,练多久能成为一流剑客呢?” 宫本答:“至少10年。” 柳生一听,10年太久,就说:“如果我加倍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呢?” 宫本叹了口气,答道:“如果这祥的话,你只有死路一条,哪里还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柳生越听越糊涂。这时宫本说:“要想成为一流剑客,就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一个剑客如果只注重剑道,不知道反观自己,不断反省自我,那他就永远成为不了一流剑客。” 如果一个人只顾低头拉磨,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他永远成就不了一番事业。

    加入素材篮收藏

    7896

    2641

    3947

  • 宋昭公:改弦易辙,注重品德修养,重登王位

    完美 鼓励 改过 反省

    春秋时,宋国一度内政不修,引起动乱,当时的国君宋昭公落得众叛亲离,被迫出逃。在路上,宋昭公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对车夫说:“我知道这次被迫出逃的原因了。”车夫说:“是什么呢?”昭公说:“以前,不论我穿什么衣裳,侍从都说我漂亮;不论我有什么言行,大臣都说我英明。同样,内外两方面我都发现不了自己的过失,最终就落得如此下场。”从此,昭公改弦易辙,注重品德修养。不到两年,美名传回宋国。宋人又将他迎回国内,让他重登王位。他死后,谥为“昭”,就含有称赞他知过必改的意义。

    加入素材篮收藏

    4801

    1598

    2393

  • 保罗·盖蒂:用理性力量战胜习惯,成功戒烟

    理性 习惯 志向 反省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经是个大烟鬼,烟抽得很凶。有一次,他度假开车经过法国,天降大雨,开了几小时车后,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吃过晚饭,疲惫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他想抽一根烟。打开灯,他自然伸手去抓睡前放在桌上的烟盒,不料里头却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寻衣服口袋,毫无所获,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发现他无意中留下的一包烟,结果又失望了。这时候,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关门了,他唯一希望得到香烟的办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因为他的汽车停在距旅馆有一段距离的车房里。越是没有烟,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烟瘾的人大概都有这种体验。盖蒂脱下睡衣,穿好了出门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盖蒂站在那儿寻思,一个所谓知识分子,而且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馆,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没多会儿,盖蒂下定了决心,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脱下衣服换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几分钟就进入了梦乡。从此以后,保罗·盖蒂再也没有拿过香烟,当然他的事业越做越大,成为世界顶尖富豪之一。

    加入素材篮收藏

    4650

    1534

    2320

  • 洛克菲勒:成为著名的慈善家后每天都很快乐

    财富 幸福 善良 反省

    曾经“为了钱而疯狂”的洛克菲勒是一个人人羨慕的富人。但人们对于他的财富来源总是充满猜忌、疑惑、妒恨。他也不断地遭到非议,名声受损。为此他常头痛脑热、身体疲惫,还患上了神经衰弱症。中年以后,洛克菲勒突然想开了,他不再对追求财富孜孜不倦,而是开始为别人考虑,思考如何用钱来换取幸福。洛克菲勒把他的巨额财富散播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是投入慈善事业,或是投资学校,创立学习基金。从此,他不再惧怕别人的嫉妒和攻击,他不再失眠、头痛。最后,他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慈善家,一生赚进将近十亿美元,捐出去的钱有近九亿。之后,他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

    加入素材篮收藏

    4586

    1529

    2299

  • 拿破仑·希尔:继母用真枪让他了解枪支危害

    实践 方法 反省 教育

    美国著名作家拿破仑·希尔小时候家里很穷,妈妈去世后,爸爸为了养活一家人,四处打工赚钱,因而无法好好照顾小希尔。小希尔天性顽皮,四处闯祸。为了教育小希尔,父亲为他找了一位严厉的后母。看到希尔随意玩弄着空气枪,后母并没有骂他,而是给了他一把真枪,并且教他射击。在希尔了解了真枪的危害之后,他对自己的无知感到十分后悔。之后,他就不再调皮了,开始用功读书,从此走上了成才之路。 杰出的教育,不是让被教育者害怕从而达到恐吓的目的,而是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从而心服口服地改正错误。

    加入素材篮收藏

    4578

    1530

    2291

  • 周恩来:一段坦诚的话,使美国青年成熟起来

    反省 成长 探索 青春

    1971年春,周恩来会见美国乒乓球队。队员科恩是个有名的嬉皮士,他向周总理问道:“总理先生,我想知道您对美国嬉皮士的看法。”周恩来看了看科恩那飘垂的长发,说:“看样子您也是一个嬉皮士。”周恩来继而把眼光转向大家:“世界上有的年轻人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在思想变化的过程中,在这种变化成型以前,这是可以允许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为寻求真理尝试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周恩来又将眼光转向科恩:“要是经过自己做了以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那就应该改变,你说是吗?”科恩耸耸肩,友好而诚恳地笑着点点头。周恩来略略停顿,又补充一句:“这是我的意见,只是一个建议而已。”周恩来这番话,在第二天(1971年4月15日)几乎被所有的世界大报与通讯社报道。4月16日,科恩的母亲从美国加州威斯沃德托人通过香港,将一束深红色的玫瑰花送给周恩来总理,感谢周恩来对她的儿子讲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他成熟了许多。

    加入素材篮收藏

    4489

    1489

    2226

  • 徐溥:桌上放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

    积累 反省 改革 记忆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为了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的,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了,他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加入素材篮收藏

    4428

    1478

    2215

  • 托尔斯泰:决心结束放荡生活,改正不良习惯

    反省 改过 习惯 青春

    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曾有一段放荡生活,一些不良习惯,贪玩、赌博。但不久,他立即醒悟,对自己表示十二分的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放荡行为等于禽兽,真不是人。他又把错误的原因,详细寻找出来,写在日记本上,共有8点:1、缺乏刚毅力;2、自己欺骗自己:3、有少年轻浮之风;4、不谦逊:5、脾气太躁;6、生活太放纵;7、模仿性太强;8、缺乏反省。这一次的反省,好像一个霹雳打在他的身上。他决心结束放荡生活,改正不良习惯。于是跟他哥哥尼古拉来到高加索,在炮兵队里当一个下级军官,并迈上文学创作之路。

    加入素材篮收藏

    4420

    1464

    2200

  • 刘禹锡《昏镜词》: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

    反省 模糊 个性 优缺点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到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始终都在照镜子。可惜的是,世间昏镜多,明镜少。

    加入素材篮收藏

    4349

    1441

    2164

  • 苏西:从贫穷的女招待,到亿万身家的理财师

    自律 改变 勤奋 反省

    她曾经是端着盘子被人呼来唤去的餐厅服务员,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毫无家庭背景的她只找到了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每个月400美元的收入。但如今想要与她共进晚宴,1万美元都未必请得动她出场。回忆以前,苏西也有负债累累的惨痛经历,“那时刚开始工作,根本不懂得金钱管理,背了一堆卡债,坦白说,那段日子很丢脸。”后来她逐步意识到储蓄的正作用以及信用卡的“负作用”:“只要一直使用信用卡去购买根本负担不起的东西,我们就会持续活在谎言之中!”她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教训,强调“存钱是百分百的理财美德”,并且常以强硬的态度在节目里与美国主流消费观点唱反调。 从女招待到亿万身家理财师,苏西·欧曼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如今是享誉全球第一理财师的她,也是美国人心目中的危机女神,著有九本《纽约时报》评出的年度最畅销书。

    加入素材篮收藏

    4281

    1425

    2146

  • 邻居竟半夜来猛敲我家的门,只因我在吹喇叭

    原因 惩罚 改过 反省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竟然跑来猛敲我家的门。”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 “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审视下自己,答案也许就会不一样。 在你面对冲突和争执时,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愧,或许就能释怀了。

    加入素材篮收藏

    4304

    1423

    2132

  • 迪克里·卡特:获普利策奖新闻照令自己自杀

    争论 反省 善良 道德

    英国记者迪克里·卡特,因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的新闻照片而荣获普利策奖。照片反映的是一只专吃死尸的秃鹫,用贪婪的目光盯着一个因饥饿而站不起来的苏丹小女孩,等待她死后将她吃掉。照片引起人们很大的争议,人们质问迪克里·卡特:危难时刻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你作为记者的良心何在?迪克里·卡特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连家人也不能够理解他,最后他在绝望中自杀了,时年只有33岁。他陷入了新闻伦理和道德相冲突的困惑中而不能自拔,不能“出乎其外”,只能留下悲剧让人思考。

    加入素材篮收藏

    4275

    1419

    2126

  • 钟一棠:公开行医六十八年来的百例误诊病例

    勇气 敬佩 改过 反省

    宁波名医钟一棠,在刚刚荣获中华医学会成就奖并荣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公开行医68年来的百例误诊病例。业内人士感叹此举开创了我国医学界的先河,也都十分敬佩他的勇气。像钟老名医那样,“医生临床,成败得失在所难免,个人荣辱也不足挂齿,重要的是纠误识真,少走弯路”,此即常人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主观上积极、客观上消极的态度是,将失误掩蔽得好好的,并像模像样地总结,逐字逐句地分析,下决心整改,但往往一边整改,一边出事故,就如那些再怎么禁也禁不了的常会压死人的小煤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经验总是建立在失败基础上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失误,就不会有成功。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很少有人会将失误公开,何况是功成名就的名医?

    加入素材篮收藏

    4270

    1417

    2139

  • 李立三: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地坦诚自己的错误

    改过 反省 真诚 勇气

    李立三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只是在主持中央工作时犯了个大错误。此后,他内心负疚不已,一直检讨了三十多年。20世纪30年代初,李立三来到莫斯科,共产国际的执委们听完他的检讨后,纷纷评价这个共产党员“没有两面派的手段”。后来他被安排到苏联的军事学院当副教授,以化名身份向中国学员讲党史。事后他问大家哪堂课讲得好,学员们一致回答:‘立三路线’讲得最好,批判得最透彻!”1946年,李立三回到东北,化名李敏然为一些单位讲党史。他主动选择“立三路线”。讲完后,场上一片赞扬声。课后有人提问:“你怎么知道当时错误人的心理?”李立三的回答令全场十分惊讶:“我就是李立三。”经过短暂的沉寂后,会场上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就是李立三。”这句话何其简单,但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地说出来,又需要何等的勇气。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想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世人,没有谁愿意揭开自己身上的疮疤,说这疮疤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由于自己的过失所造成。但李立三这么做了,大大方方地承认:我就是“立三路线”的发起人和执行者,你们要从我身上吸取教训。

    加入素材篮收藏

    4202

    1403

    2113

  • 熊十力、詹姆斯·沃森:主动道歉,大师风范

    反省 修养 人格 进退

    熊十力,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人称国学大师。熊十力曾与湖北同乡废名同在北大教课。一天,两人因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竟扭打起来。熊十力指着废名说:“你错了,我的道理对。”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熊十力就找到废名说:“昨夜我回去想过之后,还是认为你的道理对。”说罢,两人哈哈大笑。熊十力为人自负,且脾气暴躁,性急如火,但他一旦知道自己错了,立刻就能放下架子主动道歉,不失大师风范。 美国遗传学家、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詹姆斯·沃森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因在一次采访中无意间发表了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讲话而招致各方批评。对此,詹姆斯·沃森非但没有文过饰非,反而坦诚地就自己的言论向公众作出公开道歉。在道歉中他说,自己因这些言论感到丢人,并为过去发生的事情感到耻辱。 人格的高低,不在于学识,地位与名声,更多的是修养。面对错误,是勇敢担当还是消极回避,这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更展现出人的素养。

    加入素材篮收藏

    4177

    1390

    2081

  • 阿里:因轻敌而失败,之后不懈苦练重获胜利

    挫折 压力 重视 反省

    1973年3月底,在圣地亚哥的一次拳击赛中,阿里被名不见经传的肯·诺顿打碎了下巴,以惨败告终。舆论界为之大哗,嘲讽、挖苦的信件雪片般飞来。面对这种情况,阿里表现得相当冷静,他从惨痛的失败中找出了失败的原因:轻敌。他把这次意外的打击变为行动的动力,毫不松懈地苦练。终于在数月后的洛杉矶比赛中,他一拳打败了肯·诺顿,重新取得了胜利。

    加入素材篮收藏

    4179

    1389

    2083

  • 郭子仪:家父坟墓被挖乃因果报应,与人无关

    包容 忍耐 反省 侮辱

    郭子仪将冲虚之道运用得挥洒自如,以雅量容天下。皇帝面前一个颇有权位的太监鱼朝恩,用各种花样专门来整他,他都没有记恨,一一包容。最后,鱼朝恩居然派人暗地挖了郭父的坟墓,郭子仪不动声色,在皇帝吊唁慰问时哭着说:“臣带兵数十年,士兵在外破坏别家坟墓的事,我都顾及不到,现在家父的坟墓被人挖了,乃因果报应,与他人无关。”

    加入素材篮收藏

    4113

    1374

    2071

  • 陈丹青:“陈丹青:我也叫陈丹青。陈丹青”

    谦虚 反省 公正 尊重

    一次讲座后,有个女生也叫陈丹青,拿着一本陈丹青写的书索要签名。陈丹青在扉页上写:“陈丹青:你怎么也叫陈丹青?陈丹青。”回到家左思右想,陈丹青都觉得那样写很自恋。他希望有机会再见那女生,那时他会重写:“陈丹青:我也叫陈丹青。陈丹青。”向陈丹青的自省能力学习! 前后两句话的转变,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陈丹青,变成了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陈丹青。

    加入素材篮收藏

    4088

    1361

    2046

  • 司马光:为了早起用圆木头作警枕,自然惊醒

    自律 反省 优缺点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加入素材篮收藏

    3950

    1313

    1966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