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素材篮X

X 你的素材篮已满!去腾个位置
首页 >  找素材 >  
共 158 个结果
素材类型
热门标签
全部标签

收藏到我的素材库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我的分类

备注功能,方便后期作文素材的灵活使用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将文本分享到朋友圈

确认收藏

收藏成功

X

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了起来。干推销工作的这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便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刚完成一桩生意的李嘉诚怀着

综合排序 人气最高 最近更新 收藏最高 <  1/8页 >
  • 鲁迅:用鲁迅这个名字,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自律 缓急 勤奋 劝告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其实是他第一次釆用了“鲁迅”这个笔名。一次,鲁迅的好友许寿裳问鲁迅说:“你用‘鲁迅’这个名字,可有什么讲究?”鲁迅回答说,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说,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做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

    加入素材篮收藏

    13455

    4479

    6744

  • 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将一池清水变成墨水

    积累 勤奋 志向 磨炼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加入素材篮收藏

    9162

    3055

    4597

  • 巴尔扎克:一生勤奋写作,每天写12小时以上

    勤奋 平衡 严谨 休息

    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巴尔扎克一生共完成了九十本长篇小说,平均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每天深夜十二点时,仆人就会叫醒他,他穿上白色修道服,立刻奋笔疾书。一般他会连续写五六个钟头,直到累到极点才会离桌休息。

    加入素材篮收藏

    8957

    2981

    4491

  • 苏轼:将75万字《汉书》抄写三遍,倒背如流

    积累 勤奋 专注 读书

    苏轼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是个典型的学霸。不过他的文学成就却不是天分两个字可以解释的。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贬谪黄州。有一天,好友朱载来拜访苏轼,过了很久也不见苏轼出来。朱载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很是尴尬。过了足足有一个时辰,苏轼才走了出来。朱载便问他在做什么功课,苏拭回答说:“抄《汉书》。”朱载大为奇怪,说:“以先生的才华,开卷一览,就能够终生难忘,怎么还亲自抄书呢?”苏轼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我抄《汉书》已有三遍了,边抄边背。开始抄第一遍时,每段专抄三个字做题目,第二遍每段专抄两个字做题目,现在只抄一字做题目,只要提起这个字,我就能接着往下背诵下去。”苏轼拿出一册抄写的汉书,朱载随口念了一字,苏轼应声背诵题下文字,没有一字出错。—部《汉书》将近75万字,抄写三遍,倒背如流,这等功夫谁学得了啊!苏轼将这种读书方法称为“八面受敌”读书法。“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每一本书要读上好几遍,每一遍都只带看一个主题去探求、去研究,这样就好像读了好几本书一样。苏轼读书,在别人看来很苦,可在他,却是无与伦比的乐事。正如鲁迅所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或许是对苏轼一生成就的最好注释。

    加入素材篮收藏

    7762

    2587

    3886

  • 卢瑟福: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时空 教育 思想 勤奋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经常教导身边的人要学会思考。有一天深夜,他走进实验室,看见他的一个学生仍然伏在工作台上忙碌着。卢瑟福问道:“这么晚你还在做什么?”“我在工作。”学生答道。“那你白天做什么呢?”“在工作。”“那么你早晨也工作吗?”“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卢瑟福问道:“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加入素材篮收藏

    7208

    2410

    3609

  • 祖冲之:运用算筹计算圆周率,步骤反复多次

    严谨 勤奋 积累 原因

    在祖冲之那个时代,算盘还未出现,人们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叫算筹,它是一根根几寸长的方形或扁形的小棍子,有竹、木、铁、玉等各种材料制成。通过对算筹的不同摆法,来表示各种数目,叫做筹算法。如果计算数字的位数越多,所需要摆放的面积就越大。用算筹来计算不象用笔,笔算可以留在纸上,而筹算每计算完一次就得重新摆动以进行新的计算;只能用笔记下计算结果,而无法得到较为直观的图形与算式。因此只要一有差错,比如算筹被碰偏了或者计算中出现了错误,就只能从头开始。祖冲之为求得圆周率的精准数值,就需要对九位有效数字的小数进行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等十多个步骤的计算,而每个步骤都要反复进行十几次,开方运算有50次,最后计算出的数字达到小数点后十六、七位。

    加入素材篮收藏

    6888

    2297

    3444

  • 童第周:剥除青蛙卵膜成功,震动欧洲生物界

    荣誉 爱国 勤奋 竞争

    1930年,童第周在亲友们的资助下,远度重洋,来到北欧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寒尔。在欧洲著名生物学者勃朗歇尔教授的指导下,研究胚胎学。当时,他发现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他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公开说:“中国人太笨。”听到这些,童第周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怒火,对那个洋人说:“这样吧,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来和你比,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童第周憋着一股气,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研究胚胎学,经常要做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有一次做实验,教授要求学生们设法把青蛙卵膜剥下来,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只有童第周一人不声不响地完成了这项实验任务。布朗歇尔教授知道后,特地安排了一次观察实验,把学生们都找来看。实验开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显微镜前,熟练地操作着。人们看到,他象钟表工人那样细心,象绣花姑娘那样灵巧,象高明的外科医生那样一丝不苟。在显微镜下,他先用一根钢针在卵上刺了一个小洞,于是胀得圆滚滚的青蛙卵马上就松驰下来,变成扁圆形的,再用钢镊往两边轻轻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从卵上顺利地脱落下来了。他干得又快又利落。“成功了!成功了!”同学涌上去祝贺,勃朗歇尔教授更是激动万分,这是他搞了几年也没有搞成的项目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连声称赞:“童第周真行!中国人真行!”童第周剥除青蛙卵膜手术的成功,一下子震动了欧洲的生物界。4年之后,通过答辩,比利时的学术委员会决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学位。在荣获学位的大会上,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有人说中国人笨,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在场的教授纷纷点头,有的还伸出大姆指。而那位洋人学生却一篇论文也没有,更谈不上当博士了。

    加入素材篮收藏

    5703

    1904

    2844

  • 约翰·卫斯理:每天要赖到早晨五点半才起床

    时空 多少 自律 勤奋

    英国著名牧师约翰·卫斯理,50年里,足迹遍及英伦三岛的每一个角落,行程25万英里,讲道超过4万次,在此期间还出版了233本著作。对此质疑的人很多:一天除了吃喝拉撒还得睡觉,可能吗?是人还是神?于是纷纷拍砖,说又是励志的“神话”。所幸他留有日记,可以揭开这个谜底。83岁时,他写道:“眼睛不争气,写作时间每天不足10小时,真气人。”86岁时,他写道:“可恶的身体,每天布道无法超过两次。”87岁,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他写道:“可恨的家伙。近期,赖床不起的倾向有所增加,几乎每天都要赖到早晨五点半才肯起床。”时间非但不会说谎,还异常忠诚。

    加入素材篮收藏

    5650

    1885

    2835

  • 书法家怀素:勤奋练字,不顾寒暑,芭蕉练字

    勤奋 热爱 奉献 坚持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加入素材篮收藏

    5521

    1843

    2766

  • 契科夫:注意语言积累,记下听到的妙语佳句

    习惯 勤奋 积累 专注

    有一次,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乘车外出旅行,在途中,同车的旅客闲聊时说了一句很生动的话,引起了契诃夫的注意。他想立即把这句妙语记下来,不巧因为走得急身上没带笔。正在他为难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将火柴划着,随后将它熄灭,利用火柴棍上烧焦的余烬,把那个旅客的话语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这时,他才如释重负。契诃夫之所以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与他平时注意语言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从日常生活中学习,听别人说话,读书报、看电视;从我们的教科书中学,从单个字词,到优美语句,到名家名段名篇。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强烈的语言学习意识,要养成勤积累、多记录的良好习惯。

    加入素材篮收藏

    5498

    1837

    2762

  • 白岩松、林清玄: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

    过程 理想 过去 勤奋

    “理想不能天天想,天天想就没办法过眼前平常的日子了。如果你拥有一个清晰的理想,并把它藏在心里头,去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也许,一段时间过后,你一抬头会发现,哟,这不是那个叫做理想的东西吗?”这是央视“名嘴”白岩松为郑州大学3000多名学生演讲时说的一段话。听到这里,大学生们眼光里露出兴奋的光芒。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旅行家,要到村子以外的许多地方去。可是他到15岁时,还只到过一个小县城,这个理想太难实现了。于是,他不再想那个旅行家的梦想,而是静下心来写作,因写作出了名,走遍了世界。林清玄在台湾大学演讲时,深情地说:“理想的实现,必须要把握今天,日久天长,你才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加入素材篮收藏

    5393

    1796

    2704

  • “喂牛吃草”妙招:将草料铲到茅屋的屋檐上

    方法 珍惜 教育 勤奋

    乡下的老农都懂得“喂牛吃草”的妙招:将草料铲到茅屋的屋檐上。原来,牛对草料还是很挑剔的。质量不好的草料要是放在地上,牛根本不屑一顾;但要是放到勉强够得着的屋檐上,牛就会努力去吃,直到把草料吃个精光。 无独有偶,训练猴子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面对挑食的猴子,只需将食物放在高高的树洞里,让猴子想尽办法,动用各种工具才能吃到嘴里,就能让猴子每次都胃口大开。 人也一样,如果从小娇生惯养,那么就不会懂得珍惜。把爱搁在高处,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争取到爱的幸福。这样的爱,才会在孩子心中变得无比珍贵。

    加入素材篮收藏

    5340

    1778

    2666

  • 牛顿:经过七个春秋寒暑,证明万有引力定律

    知识 勤奋 挫折 思想

    那时,乡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几个转转之后,把石抛得很远。他们还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从头上转过,而牛奶不掉下来。这些事实使牛顿怀疑起来:“什么力量使投石器里面的石头,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来呢?对于这个问题,他曾想到刻卜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从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广寒的月球,直至庞大的地球,进而想到这些庞然大物之间力的相互作用。这时,牛顿一头扎进“引力”的计算和验证中了。牛顿计划用这个原理验证太阳系各行星的行动规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地球的距离,由于引用的资料数据不正确,计算的结果错了。因为依理推算月球围绕地球转,每分钟的向心加速度应是十六英尺,但据推算仅得十三点九英尺。在失败的困境中,牛顿毫不灰心和气馁,反而以更大的努力进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经过了七个春秋寒暑,到三十岁时终于把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全面证明出来,奠定了理论天文学、天体力学的基础。

    加入素材篮收藏

    5161

    1728

    2580

  • 爱因斯坦:锯掉椅腿,埋在桌上的图纸中工作

    自律 勤奋 忧患 时空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一年中几次失业,后来他才应聘到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做了一名技术审查员。 他每天上午步行到专利局,走上四楼,坐在他那狭长的办公室里,工作8小时。当时专利局使用的是一种长腿座椅,这种座椅让不少人养成一个习惯:把座椅往后一仰,双腿跷到桌上,悠闲地审查图纸。爱因斯坦不习惯这样,他宁可紧张、聚精会神地伏案工作。有一天,他从家里带来一把锯子,一声不响地把椅腿锯掉了一截。他又可按自己的习惯,整个身子都埋在桌子上的图纸中工作了。每天,他把图纸审查完后,就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令他着迷的物理学研究。也正是在伯尔尼工作的这段日子里,爱因斯坦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他提出了光量子假设,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相对论也是在这段时间诞生的,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爱因斯坦锯掉了一种安逸的工作状态,才使他能完全集中精力到桌案的工作上,不会因为安逸而懈怠。

    加入素材篮收藏

    5101

    1706

    2564

  • 李昌钰:每天只睡4小时,省来时间用于研究

    勤奋 坚持 时空 主动

    有“当代福尔摩斯”美誉的国际刑事科学鉴识界顶尖权威专家李昌钰博士,一生纵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侦破8000多起案,获得的荣誉达800多个。1965年他放弃了安逸舒适的报纸总编工作,和太太身揣50美金赴美留学。初到美国,语言不通、经济窘迫的李昌钰选择了半工半读,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10年。虽然无法摆脱与生俱来的清贫,但他用坚持和韧性改变了命运。从端盘子到教功夫、洗试管,同时兼职3份工作,他经历了一次次艰难的跋涉。在当时华人受到歧视的氛围中,他勤奋的工作和卓越的成绩证明了自己。他以两年半的时间修完4年大学课程,获得纽约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博士学位。3年之内,从康州纽海文大学助理教授升为终身教授。1998年,他出任康州警政厅厅长,成为美国警界职位最高的亚裔人士。当年简陋不堪的康州鉴识中心,在他的带领下,如今已成为世界顶尖水平的刑事鉴定中心。多年来,李昌钰坚持每天只睡4小时,将省下来的时间用于研究和写作。如今他已72岁,勤奋努力仍是他的生活常态。他奉行“3285时间哲学”:如果每个人能够充分善用自己的时间,一年就能节省下3285小时。在很多人看来,李昌钰的成功多少有点不可思议。“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变不可能为可能。”李昌钰淡然微笑,语气自然而平实。

    加入素材篮收藏

    5075

    1687

    2539

  • 王永庆:一勤天下无难事,成功在一己之努力

    帮助 严谨 勤奋 内在

    华人传奇人物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被迫辍学,在中国台湾南部一家米店当小工。除了完成送米工作外,他悄悄观察老板怎样经营,学习做生意的本领。因为他总想:假如我也能有一家米店……第二年,王永庆请父亲帮他借了200元台币,以此做本钱,在自己家乡嘉义开了家小米店。开始经营时困难重重,因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供应米的米店。王永庆只好一家家登门送货,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几家住户同意用他的米。他知道,如果服务质量比不上别人,自己的米店就要关门。于是,他特别在“勤”字上下工夫,甚至于趴在地上把米中的杂物一粒粒拣干净。为了多争取一个用户,他宁愿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户家中。他的服务态度很快赢得了众多客户,业务逐渐开展起来了。不久,王永庆又开设了一个小碾米厂。由于他处处留心,经营水平日渐高超,再加上他勤快能干,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克勤克俭,业务范围逐渐拓宽。此后,又开办了一家制砖厂。王永庆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懂得“一勤天下无难事”的道理。王永庆有一次在美国华盛顿企业学院演讲时,谈到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他说:“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十分重要,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之努力。”

    加入素材篮收藏

    5013

    1662

    2487

  • 巴尔扎克:为了读书废寝忘食,在图书馆过夜

    勤奋 知识 积累 读书

    一段时间的写作实践,使巴尔扎克感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很浅薄,于是,他拼命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广泛地接触社会和了解人生。他天天出入于图书馆和书店,总是来得最早,离开最晚。有一次,他在图书馆里翻阅资料,边看边记,忘记了时间的早晚。图书馆的人员下班了,也忘记招呼巴尔扎克一声。第二天早晨,图书馆的人员来上班了,发现巴尔扎克还在边看边记。为了读书,巴尔扎克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加入素材篮收藏

    4945

    1652

    2473

  • 门捷列夫:身体不好,但勤奋不息,硕果累累

    科技 勤奋 学习 成败

    俄国杰出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一生从事化学研究,勤奋不息,硕果累累。由于生活清苦和过于用功,门提列夫在入学时期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他偷偷地把书本纸笔带进病房,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到了晚年,他常常生病,视力衰退到半盲,双手颤抖到不能写字,但仍□授秘书笔录编写自传,整理自己的著作。临终前三个星期,他还参加讨论了乘飞艇到北极探险的计划。门捷列夫就是以这样不断奋斗的精神,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表了五百多篇科学著作,其中包括篇幅达数千页的著作。

    加入素材篮收藏

    4944

    1637

    2453

  • 顾炎武:从小就勤奋读书,读完了昆山的书籍

    学习 勤奋 积累 学问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大学问家。他生长在江苏昆山,据传说,他从小就如饥似渴地勤奋读书,没有多少年,昆山所能找到的书都被他读完了,至今还流传着“昆山无书”的美谈。顾炎武的著作《日知录·自序》说:“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他不仅每天读书,而且遇到难题,一定弄懂弄通;发现疑点,更是反复琢磨,直到完全清楚、恰当为止。由于不知疲倦地勤奋学习,顾炎武十多岁时就把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资治通鉴》读完,并且全部抄了一遍。他一生所读过的书,有好几万卷,可以装满一间屋子。

    加入素材篮收藏

    4847

    1609

    2405

  • 车胤、孙康“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偷光”

    学习 勤奋 读书 方法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加入素材篮收藏

    4784

    1588

    2392

关于本站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昂立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 沪ICP备 16005456号
免费作文素材 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