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素材篮X
原作 改后
评分
等第 | 分项得分 | 总分 | |||
思想内容 | 思路结构 | 素材运用 | 语言表达 | ||
C+ | C+ | B | C | B | 51 |
题解
题目有点像是话题作文,审题的空间很大,不过应该是文字思辨类的材料作文,这并不符合目前上海卷的命题趋势。高一高二作为练笔题目是可以的,在高三的紧张的学习时间中,尽量还是多练习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
题目的中心词是生活,文字上做了一个比喻,可以概括为不同的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此为主要内容。在比喻上要抓住“马车--驾驭者”的象征意义。
分析与评价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本文的审题切入的角度准确,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朴实,是一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文章将马车解读为潮流,将驾驭者分为独立清醒面对潮流和随波逐流。解读的角度是很好的。然而,之后的论证虽然在第七段通过化用萧伯纳的名言讲出了一些新意出来,整体上却有种在同一个比较肤浅的观点中原地打转的感觉,那么结尾说言论同化的社会多么可怕,手握缰绳,牢把方向刻不容缓的的说服力就显得不是那么强。
另外,还有个小的问题,就是出现了常识性的错误,说鲁迅是去西方世界留学的。其实说其他的作者可能还好,而鲁迅是广大语文教师非常熟知的一位作者。也是你们的教材中经常能接触的,这样的错误实在是不应该。
修改建议
我们就立意和思考来探究一下,比如,言论趋同,这个言论如果是尊重个性,大家都赞同是可以的么?是可以的吧。一个社会需要基本的共识,这个层面的言论,如果是正确的、是好的,怎么趋同都不过分。那么什么是该趋同的,什么是趋同后会导致社会危害的,要做进一步区分。再进一步不该趋同而趋同的原因你在文章中说了,是因为很多人对待生活人生就是随波逐流,那么这个危害具体体现为什么呢?能不能有有具体内容分析,举出一个事例。比如曾经的法西斯,我国的文革。
再进一步,仅仅举出例子,摆放在文章也是不过的,有没有具体的分析过程去贴合观点和观点的层进变化去论证也是阅卷老师所看重的。比如你在第六段中举了两个名人事例,比较通俗的例子不能表示出你的阅读积累(当然,用通俗的例子能讲出新意也是可以的),其次两个简单的例子意思其实是“趋同”的,只是在同一个圈子里打转而已。
推荐素材
任老师
给此篇文章点个赞作为鼓励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