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素材篮X
原作 改后
评分
等第 | 分项得分 | 总分 | |||
思想内容 | 思路结构 | 素材运用 | 语言表达 | ||
C | C | C | C+ | C | 47 |
题解
关键词:“不要有太多选择”、“有多项选择”
对立类的题目,需要作者从关键词中选一个自己支持的作为观点,再运用“转”使得两个关键词都能出现在文章里。“转”:将作者观点极端化谈弊端,以便让两个关键词都能出现在文中。
分析与评价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
表扬一:例子较新颖。
问题一:不要使用模糊性词语,诸如此类的还有”适当“、“恰当”等等,每个人对于“适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议论文需要严谨,“适度选择”会让人产生怎么样才算适度的疑问,建议去掉这个词。
问题二:有原因分析,但原因分析过少且缺少提示词。原因分析:就社会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原因分析一般两到三个原因,单独成段,可以用“究其原因”等等词语提示阅卷老师关注。
问题三:不建议用“双刃剑”这个词语,建议更改。之前几个分论点不是很准确。建议(仅供参考):选择让人变得自主,更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四:例子禁忌,选择例子请避开娱乐圈、政坛,包括但不限于明星、敏感新闻、政治人物等等。
问题五:结尾过长。
修改建议
建议一:建议去掉模糊性词语。
建议二:建议多加原因、并加上原因分析的提示词。原因分析:就社会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原因分析一般两到三个原因,单独成段,可以用“究其原因”等等词语提示阅卷老师关注。
建议三:建议更改观点、分论点表述。
建议四:建议避开禁忌的例子。
建议五:结尾建议再分出一段。结尾一般是一句话。
附上议论文大致写作框架(仅供参考):
(1)[开头一句话观点]
(2)[原因分析:就社会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原因分析一般两到三个原因,单独成段,可以用“究其原因”等等词语提示阅卷老师关注。
(3)[分论点一+论据一]
(4)[分论点二+论据二]
(5)[“转”:将作者观点极端化谈弊端,以便让两个关键词都能出现在文中](请斟酌题目是否为对立的题目,不是可以不用“转”)
(6)[结尾(一句话)]结尾最简单是重复观点
最后,高二加油!
推荐素材
选择与价值
常常希望生活是一条单行道,没有回行,没有十字路口;然而生命往往是一卷待书写的画作,一处荒无边际的平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当没有选择时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往前,然,当我们面临多重选择时却反无路可选,是为“选择的困境”。
王小波说:“我已经四十多岁了,却还没见谁敢于如此无视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许多想设置他人生活的人,和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也即,对于选择的困境在于人心中逃避评判、责任和思考的惰性,但“不加审视的生活没有意义”,西哲的这句话于今还有其价值,不知叹其洞见还是感吾辈之可悲。
从更深层次来说,选择的过程体现的是个人的价值取舍,而选择的困境在于价值观的混乱与不成熟。选择的目的在于追求利益,一个人总要为自我谋求最高利益,但这个“终极利益”是由价值观所决定的,当今很多人价值观不健全的外在表现便是利益选择的无目的性和功利性。在“文学理论无法鉴别毒奶粉成份,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泛滥”的年代,很多人选择精致利己,却不知这种选择恰恰可能是非理性的,并非出于天性而是人云亦云的随波逐流。
所以,当很多人希求“不如不要有太多选择”,体现出的是他内心价值世界的荒芜。麦金泰尔把利益分为“外在利益”和“内在利益”,当我们不是出于心之所向而选择时,更多是被外在利益所迷惑,追逐着“大多数”的选择,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追求,那些金不换的内在利益。
于是,有些人又倾向于认为还是多项选择更好——毕竟这是个“跨界”的时代嘛。
诚然,多项选择消除了单项选择只能过独木桥的弊端,但不加审视的多项选择恰恰消除了选择过程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反倒不如不选。很多成功的跨界者,并不是消除了选择的困境而随意为之,恰相反,跨界不意味着成为“面面知却面面不通”的煎饼,而是在精通某一领域的前提下寻找其他领域所共有的特性。
亦即,多项选择需要更明确的价值判断,倘若处理不当反加深了选择的困境。
借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的概念,不妨说,个人的意义彰显于价值选择,对于人生选择安之若素的生活才是猪的生活。
听心之所向,握理性之舵,寻生之价值。
teacher-A
给此篇文章点个赞作为鼓励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