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素材篮X
原作 改后
第一段(批注:存在问题)
“例如......”这些内容属于照搬材料,可以不要,否则第一段大篇幅原封不动地写上材料,反而影响文章观感。一般“简单分析材料+提出观点”即可。
第二、三段(批注:写得不错)
从正反两面,采取事例论证的手法,详细阐述了“被看见”的利弊。
第四、五段(批注:写得不错)
这两段其实形成了一个对比关系,第四段利用各种流行短语,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深入阐释了“被看见”与“被理解”是不同的,第五段则承接第四段,列举较多实例,进一步阐述“不被看见”反而能被理解、有价值。
第六段(批注:写得不错)
还是同样的问题,提出建议是可以的,但是缺乏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因此整篇文章显得不够完整,感情基调也有些平。
评分
等第 | 分项得分 | 总分 | |||
思想内容 | 思路结构 | 素材运用 | 语言表达 | ||
二类中 | B | C | B | B | 56 |
题解
本篇文章的材料是一则关于“被看见”的发散性思维材料,“被看见”的种种现象,材料已经举出来了。但需要注意的是,材料所给的中心思想虽然是围绕“本看见”,但是本质在探讨起背后的价值。材料中的现象其实表现出人们是还是渴望认同,也就是认同感为价值核心。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先证明“被看见”是有价值的。
首先,立论,谈“被看见”的价值:
抛开材料谈,使用常识即可,能满足人的情感需求(自行脑补论述逻辑链)
结合材料谈,可以阐述这样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这对成长、行为优化是极好的,他人的目光不止是阅览,更是检查,个体可以群体评议中建立关系网络和价值体系。
特别是在学术圈子里,学者的研究是得经过同行检查的,科学一大特征便是可重复。闷声做研究,往往是在急行军,争夺那颗思想上的珍珠。即便如此,学者的思想终究会被看见的。别顾虑被看见,也别想着独享某种美好。
其次,驳论,在立论之后,接上逻辑逆向的思索,即既有利又有弊。
材料里“只有……才……”的关联词,提示我们材料的逻辑走了极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若是人们做事仅仅追求展现出来以及“被看见”的价值,岂不是主动用他人的目光、价值观绑架了自己。当生活变成了永不停歇的表演,哪里有自我的空间。
然后,进一步进行逻辑加码,点破矛盾。从事实出发,可以尝试抛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人有可能时时刻刻被看见吗?这不现实,非要它成立的话,此种程度的被看见属于被监控。
第二个问题是,人的注意力终究是有盲区的,只看见“被看见”的价值,无形中忽视、否定了“看不见”的价值,且不说看不见的价值有可能支撑起了“被看见”的价值,或是“被看见”的价值扼杀了“看不见”的价值,这些都属于简单的逆、否的逻辑。
那么,我们是否拥有并且看见了自身、本真的价值,驱除掉自媚的滤镜、工具的赋能、他人价值的投射?
学生可基于以上思考进行立意。
分析与评价
同学你好,很高兴批改你的作文,评价如下:
文章的主旨做到了紧扣材料,层次分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结尾依旧仅仅是单纯提出建议,并没有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升华,对文章整体基调和深度有一定的影响。其次,文章涂改地方过多,这一个比较不好的习惯,会影响卷面得分。
修改建议
首先,强化文章论证方法的运用,多样化的论证方法的运用会让文章可读性更高,不至于流于形式,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其次,一定要重视结尾总结升华的作用,运用好“总分总”结构;最后,文章语言可以进一步丰富,特别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段,可以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来达到凤头豹尾的效果。
推荐素材
teacher-A
给此篇文章点个赞作为鼓励吧!^_^